关于《》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傅鹤年 本章:关于《》

    王莽这个人物,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我之所以选择了他作为我的作品的主人公,其实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争议人物,没有不可逾越的框框,可以留给作者一片辽阔天地去驰骋发挥,写作的自由相对也就大一些。

    但王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作为“篡汉的奸臣”而存在的。这一点,对我的创作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困难。弄不好,读者便会以为我要为这个千古大奸做什么翻案工作,这可真有点“大逆不道”咧!

    其实我并无意为王莽翻案,我只不过想写出一个真实的王莽,实际情况他的一生,写他一生中复杂的变化过程。至于是不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我说了不算,还要看读者的意思,看他们在阅读了这部《王莽》之后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宗旨既是,下来的工作其实也并不轻而易举。这部书我写了六十余万字,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当我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简直累垮了,那一段时间,我连再看一眼稿子的勇气都没有了。

    王莽的一生是个悲剧。我写王莽也是一个悲剧——从付出的劳动看。正因为如此,在拟定写作大纲的那一刻起,我便决定,在写法上一定要采用轻松的路子,幽默一点。诙谐一点,历史太沉重了,我不愿意我的读者用沉重的心情去回顾这一段沉重的历史。

    而实际上,悲剧人物的王莽,其一生又的确蕴含着强烈的喜剧甚至是闹剧的成分。这一点,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所以说,我认为,现在的这种写法,对于王莽来说应该是合适的。

    在语言方面,我倾向于使用现代语言甚至于大量地使用口语。这是因为,考虑到读者在接受能力上可能对文言文有所不足,而两千年前的书面语,大概只有专家才能轻松地理解。至于口语,乃至口语中的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则是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生活在长安,因此我借用(移植)了北京方言,当作他们的日常用语,因为我觉得,陕西方言的接受面比京味语言要窄一些。而且,对于西汉末年的官僚们来说,让他们撇一嘴京腔,似乎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可以让人想起同样处于王朝崩溃前夕的那些八旗人物。

    在某些地方,我还使用了一些现代生活中才有的语词和事物,如“肯德基”、“扎啤”等,这也是出于“幽默”的考虑。

    书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是有史料可查的,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一些适合于今天的读者的一些发挥,使可读性更强一点。

    傅鹤年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

    名著阅读||独家推出||


如果您喜欢,请把《王莽》,方便以后阅读王莽关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王莽关于《》并对王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