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

类别:综合其他 作者:金公羽 本章:第一节 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

    旧时私塾有一开蒙课本,叫做《幼学琼林》,里面有一篇文章中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凝为地”。意思是说,宇宙原来像一只摇散了的鸡蛋,蛋黄蛋清混沌成一团浆糊状;后来轻清的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下沉变成了“地”。这就是古人对天地的原始认识,与现代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说”部分暗合。

    “大爆炸说”的大意是,原来的宇宙不是现在的宇宙,那时节的宇宙只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一个“核”,核外是浩瀚无边的“空白”,于多少多少亿年前发生一次“核聚变”——与氢弹爆炸相类,不过规模可是大远了——大爆炸形成布满整个宇宙间的,一团巨大无比的火球。然后,这大火球慢慢冷却,“气之轻清者上浮”后,形成一团团无数的星系和星云,里面分布着一颗颗大小不同,质地各异,数不尽的星球和碎块。这些星球、星系和星云,有的基本冷却了,如咱地球和月亮,表面早已冷却,而地核和月核内仍有呈高热状态的岩浆。有的仍在燃烧着发光发热,如太阳,以及太阳系之外许许多多的恒星。有的完全地冷却了,如太阳系中无数小行星们,其中基本由冰块组成的慧星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说起古人所认知的这个老“天”,它还与《西游记》故事中,那个孩童们特喜爱的“人物”——老猪有点儿关系呢。大家很是不敬,叫他做“猪八戒”,其实应该尊称之为“天蓬元帅”才对。当混沌初开时,大英雄盘古作法开天辟地,“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之时,难保没有个别的石子随气上天,然后砸下来可不是好玩的。据说,恐龙灭绝的大悲剧,正是较大的小行星化作流星砸下来,冲撞了地球而造成的。为了不要时不时也来个“行星撞地球”,所以需要有个“篷”来挡一挡才好。当今不是时不时有流星雨么,砸下十个八个下来乍办?好在地球外面包着厚厚的大气层,那就是传说中的“天篷”了。当流星雨下来时,大气层把一路极速往下掉的大部分“石子”烧没了,只有极少的,极个别的才会砸到地球表面,所以只听说有人被雷劈死,没听说过被流星砸死的,这就是“天篷”保护地球人类的大作用。《西游记》把八戒封为“天蓬元帅”,可见作者吴承恩还是很看重老猪的,故事中虽然处处挪喻,却是时时关注,把八戒描写得十分的生动和可爱以及可恼,“丑是丑点,却是耐看”(书中的八戒的自我评语)。

    关于可挡流星雨的天篷那个“篷”字,《西游记》里写作“天蓬”,为何是“蓬”而不是“篷”呢?我查了资料,并与文字爱好者谈过,终于明白了。在上古之时,有个造字专家叫做苍颉的,是他先造出个“逢”字,用作相逢的“逢”解,如“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他老人家一个人造字忙不过来,只好把这个“逢”字并列使用,既用作“相逢”的逢解,也通用于乱草的“蓬”和遮天的“篷”。后世的人们为区分清楚各类“逢”,这才再造出后两字来。乱草因是草所以加“草头”。用竹片编成用来遮天挡雨的,因用了竹故而加竹字头。现代作“篷”的材料多了,有布的,有金属的,有塑料的,将来或者还会“造”出新的篷字来。关于后世造字,类似的例子不少。例如,原先只有一个“他”字,通用于“她”和“牠”或“它”,到了现代才造出“她”和“它”字。其中的“她”字,出现在“五四”兴起白话文之时。初时写作“伊”,后由文字专家刘半农发明“她”字,用以指女姓的“他”。写作伊是有道理的,那是因为《诗经 蒹葭》里有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个“伊人”是诗中说的那个“淑女”,故而大家就用伊代称“那个女人”。而刘专家认为,“伊”字还不足够“白话”,于是就来个“说话直白”,干脆加个“女”旁——她。哦,跑题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话说“开天辟地”的盘古,他毕竟是个粗中有细的大神仙,花了大力气分出个天地来之后,再在天上“布置”日月星辰,并且各有分工与等级品位,所谓十二宫二十八宿。发光发热、朝升夕降的是日,一般叫太阳。只发光不发热,由圆变缺,又再由亏转盈的是月,又称太阴。一点一点地散布在夜空,一闪一闪地发亮的是天上众星。星与星之间又存在着许许多多光线模糊的,或明或暗的一大片空间,那就是“辰”,现代天文学里叫作“星云”或“黑洞”。

    现时,由于工业烟尘与城市灯光的污染太严重了,晴夜里观赏璀璨的星空,已成为一种极奢侈的事。只能花上大价钱出去旅游,去登黄山泰山,上青藏高原,远离烟花繁华之区,才能得上一见。而在我小时候,摆个小板凳,坐在庭院,仰望璀璨的夜空,在满天星斗之下,听摇着蒲扇的老奶奶讲说,那分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以及挑在箩筐里的一双儿女的事,并小声地埋怨王母娘娘的“没有人性”。还指点着南方夜空上的莲花星座,讲说“宝鸭穿莲”等等故事。回想起这些来,那可真是件美极了的事。而现在说到星辰,年轻的人们可能会不大明白——夜空中哪来这么多星辰?要知道,过去,特别是古代的晴夜天空,那可真真是星星点点,满天的璀璨,尤其是银河上的那些星们呀,密排成白茫茫的一条光带。

    古人认为,中华九州大地与星象分布相对应,叫做“分野”。唐初五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一开头写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句。这里的“星分翼轸”是说,豫章一带属于古时的楚地,划入“翼与轸”两颗大星的分野。所谓“分野”,是指该地归入那一颗星,或者由那几颗星组合而成的星组来照应。说近一点,湖南省会长沙市有个誉称叫做“星城”,大家是否知道这个“星城”的誉称来源?那是因为“星分翼轸”中的那一群星组里,有一颗星名“长沙”,其正对着的下面就是长沙城(严格地说,是现在长沙市郊的长沙县县城)。

    古人还认为,如果天上的那星或星组发生变化,对照的该地也会随之变化。比如说,该星或星组黯然失色,预示该地有难;若是该星或星组黯然失色,是因为被辰雾之类长时间遮掩,则可能是该地将有水灾。古人的这点经验。也的确有点“科学”道理,大家想一想,长时间有云雾在那里盖着,能不多雨,能不因雨成灾么?

    -----------------


如果您喜欢,请把《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方便以后阅读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第一节 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第一节 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并对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