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六十甲子——干支纪时的用法

类别:综合其他 作者:金公羽 本章:第二节 六十甲子——干支纪时的用法

    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互相两两搭配,依次得六十个组合,用来计算和纪述年、月、日、时。例如,开头的第一年或月日时,记作“甲子”,第二年记作“乙丑”……第十年记作“癸酉”;这时,天干用完了,再回头到甲字;第十一年记作“甲戌”,第十二年记作“乙亥”;这时,地支也用完了,也是回头到子;第十三年记作“丙子”……最后,第六十年记作“癸亥”,第六十一年又回到“甲子”,称为“甲子回头”再计,如此的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终止,共计六十组。由于天干与地支的总数都是双数,所以依次所配的组合总是单配单,双配双。如果你发现双单混了,那一定是算错了,重算一遍吧。

    以上干支配对先用于纪年,也用于日常说年份,记月日时用是用了,但是很少用来说。从哪一年始计我们可以不管,只知道2006年是“丙戌”就可以了,就能向前或往后推算。往历史上推,今年是丙戌,去年是乙酉年,前年是甲申年;往未来推,明年是丁亥年,后年是戊子年……如此类推。古时的人们预期寿命不长,大多数未足六十岁就已仙去;据说1949年,咱中国的人们平均预期寿命才只有三十六岁。一个人的一生中,所经的天干地支纪年不会重复,只有少数享年超过“花甲”,所以又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其意思就是自古以来,享寿至六十的人少,七十就更少而是“稀”了。

    至于干支纪(记)年或纪月、日、时始于何时,我查不到,只知《左传》中的“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篇里,就有了用干支来纪日期的。篇内两处这样子写:“……,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xiáo)”。那些文字的大意是:

    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38年)的冬天,晋国国君名叫“文公”的死了;在庚辰的那天(据查《春秋》记载,晋文公死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即己卯日;此处说“庚辰”日,即是第二天初十下葬;可见古时身为国君的人死了,亦不会举办什么“多少个七”的“停丧礼”,现代人反而多了那些“停尸七七四十九日”,和什么“风光大葬”之类,可笑),在叫做“曲沃”的地方举行葬礼……,(第二年)夏天四月,在辛巳那天(算得应该是鲁僖公三十三年农历四月十四),晋军在叫做“殽山”的地方设伏大败秦军;云云。

    还查到,在《诗经小雅》中的“南有嘉魚之吉日”篇,描写古人出猎的情形:

    吉日維戊,

    既伯既禱。

    田車既好,

    四牡孔阜

    ……,

    吉日庚午,

    既差我馬。

    獸之所同,

    麀鹿麌麌,

    ……。

    诗歌的大意是:

    吉日维戊——在吉日之中;干支里“戊”字位于第五,处中。

    既伯既祷——已经向天祈福了上百次;古时,伯与百通用。

    田车既好——车轮已经整好了;田字指轮,繁体的車,中部的田就是象形车字的轮子。

    四牡孔阜——拉车的四匹公马兴奋到直向山头嘶吼。

    以上四句意思是:在吉日里,先向天祈福,整好了车子和马匹——(这是准备出猎的情形)。这段说明了,诗经里已经用上了天干——戊,并且排位与现代的一样在中央处。

    吉日庚午——吉日的庚午时分。

    既差我马——我们的马匹用尽了力气。

    兽之所同——野兽与马匹一样,力气也用尽了。

    麀鹿麌麌——公鹿母鹿己经倒下,气喘嘘嘘。

    以上四句意思是:吉日这天的中午时分,我们的马尽力追赶,而野兽尽力逃,部分逃不掉,倒在地上喘气。这段的头句用了“庚午”来表示时刻——中午。

    从《左传》和《诗经》成书和描写的年代年看,说明干支纪时法,至少在西周之初就有了。据有人考证,早在轩辕黄帝时,人们就用上了天干地支来纪时,理由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有“乙巳”的字样,还说那是述说商朝的事迹。但是,甲骨文那些“字”嘛,弯里折曲的,你说像什么字就是什么字,我个人以为,理由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如果您喜欢,请把《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方便以后阅读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第二节 六十甲子——干支纪时的用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第二节 六十甲子——干支纪时的用法并对戏说八字——占星术(普及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