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长江 本章: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

    过去在我的印象里,香港人一直是脸黑的,因为粤种,肤色有历史、有基因,更何况香港位列南中国,太阳毒,晒了太阳的脸怎么会不黑?

    然而到了香港,我渐渐发现其实大部分香港人都不黑,男男女女,特别是一些富贵女人,个个脸上好靓,皮光肉嫩的让人羡慕。这是怎么回事呢?

    2004年我赴任香港,原本也是准备要晒黑了一张脸回家的,但是经过了一夏又一夏,我发现,自己的脸也没有变黑。香港的太阳难道不晒人?当然不是——2005年9月12号,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幕,我去现场报道,那天香港的天上就连一块乌云也没有,我站在园子里随时准备直播,不敢长时间地躲到遮阳棚下,结果俩小时的曝晒,回到家,我的脸已经成了一张摊开的橘子皮。

    香港的太阳毒,香港人的脸却不黑,这里面的原因我没有刻意地去寻找,但是心里始终存着蹊跷,直到偶然一次外出,才恍然大悟——

    那是个周日,我拜托老公照例陪我出去走走,因为想了解香港,周末就经常拽着他“到处乱走”。老公问“这次又要去哪儿”?我说:“不远,就去中环。”香港中环至半山不是有条很著名的自动扶梯吗?根据《金氏世界纪录大全》的记载,这条自动扶梯全长800米,可谓世界第一。内地人听了也许都不信,扶梯不是平面运动,而是斜着上山、下山,从起点到终点,头上都有盖子,下雨淋不着,出了太阳也晒不着!

    “下雨淋不着,出了太阳也晒不着?”我的话刚一吐口,哗地一下,芝麻开门,眼前闪过了一道幽光——对呀,很长时间都在求证“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其实答案不是就在身边?香港人之所以“晒”不黑,因为他们根本用不着经常被太阳“晒”!

    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香港的“桥”,更注意香港这个社会种种“人性化”的设施,结果首先发现香港的“天桥”已成为了这个城市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港、九都会区,面积仅占全香港的十分之一,但是在这两个区域居住的人口却高达300万,人们出行选择最多的不是“上天”(天桥)就是“入地”(地道)。而2004年香港交通安全大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派出了300位市民由港岛的“上环”步行至“湾仔”,中间大约要走的路程是4公里,参加者完全可以不过地面马路,就利用人行天桥、地下隧道和人行路就能躲开太阳,走完全程。

    那天我拉老公出去尝试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1993年建成,每天都要承载5万人次的运输量;起点是皇后大道中的“阁麟街”,终点是“半山”居住区,我们找到了“扶梯”的入口,一步踏上去,然后就由这条电动巨蟒缓缓地把我俩一截一截地往上运。

    “爬”到半途,我突然心生好奇,问老公:“唉,你说,这个扶梯,香港人为什么要把它设计成一截一截的,不一气通天?”老公说:“当然啦,香港的港岛本身就是个海中之岛,很多人住在山下,很多人住在山上,还有很多人住在山腰,‘自动扶梯’之所以‘人性’,就是因为它可以让人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方方便便地上来、下去。”“哦。”我被启蒙了一次,低头再去翻事先已经攥在手里了的《扶梯介绍》,果然那上面有对市民的引导:“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由20条可以转换方向的单向自动扶梯和3条自动行人道组成,中途可达有香港著名古董一条街之称的“荷李活道”和被游客称为“美食地球村”的“荷南美食区”,早6点至上午10点从山上往下行;上午10点至午夜12点从山下往上行……可见这条“电动巨蟒”最主要的功能不在旅游,它是香港很重要的一条交通大动脉。而除了“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港岛的西部还有另一条“上环至中环”的天桥,这座“桥”更大,如果算上旁支,整体长度竟然超过了3公里。凭借着这条纵横于香港心脏地带、蜘网铺陈的天桥,人们可以舒舒服服地自由抵达立法会、港交所、邮政局、银行、保险公司、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大型商场以及好多好多的超市和便利店……

    难怪香港人一个个脸都不黑,因为有了户外的保护,人们即使是在夏天的烈日里出行,只要懂得“上天入地”,就几乎淋不着雨,也晒不着太阳!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来香港一百年》,方便以后阅读晚来香港一百年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来香港一百年香港人为什么“晒”不黑?并对晚来香港一百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