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红军总政委的高风亮节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莫志斌 本章:31、红军总政委的高风亮节

    提起长征中的周恩来,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长征途中,周恩来顾全大局,从加强红一、四方面军两军团结,实现北上方针出发,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提出辞去红军总政委的职务让与张国焘。这段历史已被传为佳话。

    两河口会议确定了北上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认为这是抗日的需要,红军发展的需要,也是切实可行的。6月29日,周恩来根据这一战略方针代表中革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但张国焘会后却在暗中酝酿和推行他的南下主张。为了夺取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他一方面施展小恩小惠企图拉拢一方面军某些干部:派其秘书长黄超给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送牛肉干、大米和银元,游说彭德怀反对北上,当然最后并未达到目的。另一方面鼓动四方面军内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给中央写信,要求改组中央,向中央要权:他鼓动陈昌浩向中央发电请求张国焘任军委主席。

    对于张国焘到两河口以来的无礼态度和争权野心,毛泽东作了慎重的考虑,认为张国焘领导着几个军达数万人的队伍,从大局出发,要团结他北上抗日,对他的职务应该有一定的安排。两河口会议结束不久,中共中央就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张国焘对于这个决定欣然表示赞成,认为这是会师后统一指挥的当然步骤,他受用了这次提升。但他又攻击这个决定是出自“中央急于控制第四方面军的意图”,“实际由中央直接指挥第四方面军,立即实行北进”。军委副主席的职位没有满足张国焘的胃口,他借口“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故意拖延红四方面军执行松潘战役计划的行动。中央同四方面军张国焘北上和南下的争论一直持续着,行军路线迂回曲折,走了不知多少回头路。红一、四方面军要团结一致,统一行动,关键就在张国焘一人身上了。周恩来发着高烧,病中仍为两大主力的团结操心。

    自从长征以来,周恩来一直非常忙碌,白天与战士一道行军,到宿营地后,要工作到深夜才去休息。他的休息也只是趴在桌上打个盹儿。他太累了,身体日益消瘦,本来就不短的胡子,显得更长了。到毛儿盖后,他每天照常工作到很晚。过雪山以后,他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咳嗽。这次他病得很重,突发高烧,体温高达40℃,整天昏迷不醒。邓颖超一直在他的身边精心照顾,毛泽东、刘伯承、叶剑英等都来看望。毛泽东非常关心周恩来的病情和治疗问题,让总卫生部的同志去请红军中有名的医生——红军医院院长傅连璋,可当时傅医生离得太远,回不来。此时,总卫生部同志说,一方面军还有个外号叫“戴胡子”的医生。毛泽东要卫生部立即发电报叫那位戴医生马上到毛儿盖来。戴医生很快来了。他嘱咐警卫员们从附近雪山上取来冰水,泡毛巾做冷敷给周恩来降温,几天后,周恩来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神志也清醒了。戴医生诊断,周恩来患的是一种急性肝炎,又叫阿米巴肝脓肿。这种病治好的机会是很少的,尤其在长征极艰苦的条件下。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周恩来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然而,周恩来这次患病所留下的肝脓肿的疤痕,40年后却引发出了肿瘤。1975年3月20日,周恩来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谈到自己的病情时写道,他大肠内肿瘤的位置正好是40年前沙窝会议后得的肝脓肿病的地方。“好了的疮疤,现在生出了肿瘤”。正是这个肿瘤与膀胱癌一道夺去了周恩来的生命。

    病中,周恩来一直心系两军团结,与毛泽东、张闻天反复讨论了解决与张国焘的矛盾的各种办法。毛泽东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对于张国焘公开讨要的军委主席一职,毛泽东坚决不让,“这个职位现在由朱总司令担任,他没法取代,战争年代这个职务太重要了,不能让于野心家。但只当副主席,和恩来、稼祥平起平坐,他不甘心”。张闻天说:“我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好了。”毛泽东认为不妥,说:“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这样革命的政治方向就会改变了。”他们几个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要争取张国焘,既要尽量考虑他的要求,但军权又不能让他全抓去。担任总政委的周恩来低着头一个劲儿捻他的长胡子,忽然抬起脸说:“我把总政委让出来给张国焘。”周恩来主动表示愿把总政委的职务让出,对其高风亮节,在场的领导人心存敬意。

    这样,中革军委发布了由朱德担任红军总司令、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的命令,规定“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率指挥”。此后,张国焘才开始调动红四方面军北上。

    就在周恩来出让红军总政委一职的同时,还发生了陈赓救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生病期间,身体虚弱得无法走动,毛泽东指定彭德怀的三军团负责照顾周恩来的行动,凡部队行军,都用担架抬着周恩来行进。彭德怀立刻把办事一向认真的军委干部团团长陈赓找了来,命令道:“抬着周副主席行军的任务就交给你,从现在起你就是担架队的队长,我给你分配40名战士来。”“是,我可以亲自抬!”陈赓爽快地答应道。

    32岁的陈赓,曾任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四方面军参谋长和红军学校校长。他长着一张娃娃脸,脸膛红润,鼻梁不高,看似腼腆,却很机警、潇洒、风流倜傥。他是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一期学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军初战广东军阀时,他在蒋介石手下效力。蒋介石的一师人马被击溃,绝望中蒋介石拔出手枪要自杀,陈赓救了他一命。“我必须死在这里,我已没脸面见人……”蒋介石说着正要扣动扳机,突然枪被陈赓一把夺下,不由分说,陈赓背起蒋撤到了安全地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一次,陈赓在四方面军作战时被国民党军队抓住,蒋介石托信试图诱使他归顺国民党。陈赓嗤之以鼻。蒋介石念他有救命之恩,还是把他放了。

    川西北高原,辽阔的地域在地势上东南明显低于西北,海拔由780米逐步升高到3000米以上,由南向北走,基本上是上坡。陈赓抬起周恩来的担架,稳健地踏向新的征途。彭德怀下决心扔掉红三军团唯一还保留下来的2门迫击炮(当时整个一方面军只有8门这样的炮),腾出40名战士来轮流抬周恩来的担架。彭德怀算了一笔账:“别说是2门迫击炮,就是200门、2000门大炮也不能换我们1个周副主席。”这次,陈赓很好地完成了照顾周恩来的任务,周恩来幽默地对陈赓说:“你当年救过蒋介石的命,现在你要救我的命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告诉你真实的长征》,方便以后阅读告诉你真实的长征31、红军总政委的高风亮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告诉你真实的长征31、红军总政委的高风亮节并对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