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吴金印——同甘共苦 忠于事业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44、吴金印——同甘共苦 忠于事业

    我们农村领导干部,吃的粮是农民种的,拿的工资也是靠农民交的税。在工作上要是不给群众办事,不带领农民致富,对不起人民啊。

    吴金印,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1959年10月参加工作。196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汲县李元屯公社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1966年1月入中央团校学习。同年8月后,任狮豹头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1971年5月任中共汲县县委委员、狮豹头公社党委书记。1979年后,任中共汲县县委委员兼公社、乡干部。1983年5月任卫辉市五四农场场长。1986年9月任卫辉市李元屯乡党委书记。1987年后,任卫辉市唐庄乡党委书记、中共卫辉市委委员。1993年3月任中共卫辉市委副书记兼唐庄镇党委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吴金印的带领下,唐庄镇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一套“加减乘除”法则。

    一、加法: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87年,吴金印初到唐庄镇担任党委书记,当时全镇财政收入仅为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

    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实地调查后吴金印发现,唐庄镇西部有山,靠山吃山,因此可以在石头上做文章。

    据此,以吴金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发展思路,由此为全镇每个地方的农民都打开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

    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再加上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唐庄镇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92万元和4140元。

    二、减法:村镇改造,减少土地浪费

    俗话说,“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富起来的唐庄人开始争先恐后建新房,但由于缺少规划,一方面形成大量“空心村”,另一方面反复投资建房,建房周期长的10来年,短的甚至三五年,从而造成土地和钱财的双重浪费。在此背景下,唐庄镇开始了村镇改造建设。

    “村镇改造后,虽然我们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但是整体占地大为减少,效果非常好。”石屏村村民刘成安开心地说。

    数据显示,改造前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户均宅基用地分别为423平方米和397.8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仅为25平方米;改造后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户均宅基用地分别减少至134平方米和200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了50平方米。

    据了解,村镇规划后,唐庄镇共节约土地2000多亩。除建工厂用地外,还可腾出1500多亩土地,并且部分村庄规划改造后,可达到30年内不再新占土地。

    三、乘法:民主决策,集中群众智慧

    作为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深知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远超个人,因此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每次决策前,当地领导班子都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从而使决策引发乘数效应。

    代庄村是新乡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支书李灿明说,全村从1999年起开始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但当时不少村民不理解,工作阻力很大。为此,全村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大会,多方讨论,最终制定了“先拆给补助,后拆少补助,影响工程没补助和先拆者优先挑选宅基地位置”的奖惩措施。

    方案定下来后,拆迁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多村民由于自家人手不够,甚至把亲戚都叫来帮忙,形成一个相互拆迁的高潮。

    由于全镇各行政村所处山区平原地形各异,住房观念也不相同,为了使村庄规划符合实际,镇里不但多次请来规划设计部门实地勘察,并将设计图张榜公布,然后各村从下至上屡次开会讨论,力争充分尊重民意。

    “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也要依靠老百姓。”吴金印说,“干群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善于利用群众的力量,一就能变成十,离开了群众,再简单的工作也没戏。”

    四、除法:科学发展,革除污染企业

    唐庄镇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当年提出“西抓石头”的发展思路后,全镇一度出现了上百家石料加工厂。但多数厂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致使唐庄一度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

    盆窑村村民张泳是当时全镇拥有石料加工厂最多的老板。“我的3家加工厂全在107国道两边,行人从附近经过后,身上立即留下一层粉尘。”张泳说,“最受影响的是两边的庄稼和果树,粉尘影响了授粉,结出来的桃子又小又难看。”

    说起这段“弯路”,作为唐庄镇“领头人”的吴金印毫不回避。“石料加工厂在发展全镇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方面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但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一对照,我们确实是污染大户。”

    就这样,吴金印带着全镇领导干部,一边检讨和调整工作思路,一边痛下决心革除污染企业。

    现在,当年受污染最重的107国道两边都栽上了树,12个环保型石料加工厂分别集中在唐庄镇新建设的两个园区内。

    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他严于律己,心系农民,甘愿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44、吴金印——同甘共苦 忠于事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44、吴金印——同甘共苦 忠于事业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