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林晓金和王冬决定替卫若兰把这个“小麻烦”解决掉,再回医院。
这种事情,要么找学生处,要么找教导处,或者直接找分管这件事的尤副校长。但学生处的怀仁尔和教导处的邵明媚,包括尤副校长,林晓金都不想跟他们打交道。
想来想去,还是跟王冬一起往老校长陈清培的办公室走去。
还没走到校长室,林晓金就远远看到怀仁尔、邵明媚还有尤副校长一起从校长室走了出来。三人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
林晓金打心底里讨厌这三个人,于是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向他们投去了一个鄙夷的眼神。
王冬也是头一抬,志高气昂地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把他们当成了空气。
三人一看到林晓金和王冬的神情,顿时都被惹火了。但在校长室门口,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假装没看见,憋着一肚子闷气走了过去……
校长室内,陈清培正倒背着双手,在里面踱来踱去。显然,他是在生气。而且,看样子,跟刚才走出去的三个人有关。
林晓金对老校长还是很尊重的。门虽然开着,他还是轻轻在门上敲了两下,然后很礼貌地道:“陈校长,我有事找您。”
陈清培回过头,表情仍然没有完全从愤怒中恢复过来。他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借以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才开口道:“进来吧。”
林晓金和王冬走了进去。
陈清培一指沙道:“坐吧。”
毕竟对方是校长,林晓金和王冬本想要客气一下,但看到老校长的脸色,两人也就没再说什么,乖乖地坐了下去。
陈清培定了定神,笑着对林晓金道:“林晓金,不错啊,这次考得这么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啊。”说着,他坐在了林晓金和王冬的对面,
林晓金“嘿嘿”地笑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
陈清培竟然又朝着王冬道:“王冬,你不行啊。还是老样子,只考了283分,年级倒数第八,是不是?你的英语是53分,对不对?
“虽然在五门功课中,你的英语已经是考得最好的了。但是,跟小周老师付出的心血相比,你还是有点对不起她啊。”
王冬立刻脑门上三条黑线。他和林晓金对视了一眼,无语了。
他们两人都没想到,这位年界七十的老校长,竟然可以把王冬这种学渣的成绩记得这么清楚。
陈清培语重心长地朝王冬道:“你也应该努力啊,我没指望你能跟林晓金一样出色。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既然跟林晓金是好朋友,就应该向他靠拢啊。”
陈清培的话责备中带着鼓励,让王冬不免也有些动容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差的学生,竟然在老校长心中还占着一席之地。
这大概就是陈清培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教学理念——有教无类吧。
见王冬有些尴尬,陈清培转移了话题,慈祥地看向林晓金道:“林晓金,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啊?”
林晓金恭恭敬敬地道:“陈校长,我们来也没什么大事,只是一桩小事而已。照例这事不用惊动您。不过,我们觉得找您解决比较简单,就直接过来了。
“我们来找您,是为了卫若兰分班的事。我感觉可能是学校搞错了,怎么会把她分到高二(18)班啊?”
谁知,陈清培刚听到一半,脸色就阴沉了下来。显然,卫若兰的事触动了陈清培的火气。他把茶杯往茶几上重重一趸,“呼”地站了起来,双手一背,在室内来回踱了起来。
林晓金和王冬顿时被吓了一跳。坐在沙上一动也不敢动了。
陈清培朝两人摆摆手道:“你们别紧张,我虽然很生气,但是跟你们无关。我也在替卫若兰抱不平呢。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这种小事,又是明显的错误,您竟然没有办法?什么情况啊?”王冬冒冒失失地道。
陈清培倒不以为忤,反而平静了下来。他慢慢坐了下来,朝两人道:“你们其实很清楚,这次卫若兰只考了四门课,对不对?”
“没错,因为车祸的缘故,她化学没考。”林晓金回答道。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陈清培叹了口气,“卫若兰前四门课的总分是43o分。如果就拿这四门课来说,她的成绩可以跟秦娇娇并列第二名了。
“但是,她因为没有考化学,所以总分也就仅止于此了。按照这个分数,‘物化班’她是没戏了。而且,她昨天又没来填报‘分班志愿’。
“所以,经过家长委员会的一致表态,她就被直接分到了没有人去的班——高二(18)班了。”
林晓金顿时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卫若兰平时的成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难道就因为缺考了一门,就直接被分到‘垃圾班’去了吗?”
林晓金是真的急了,所以,不分场合,未经思考,那“垃圾班”三个字就脱口而出了。
陈清培稍稍皱了皱眉,也没较真。他一副无奈的表情道:“你说的我当然知道。但是,这次的分班背后不知牵动了多少势力,你们是不知道啊。”
说到这儿,陈清培不禁闭上眼睛,轻轻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显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来。过了几秒钟,他才慢慢睁开了眼睛,缓缓地道:
“这次的分班,上至副市长,下到普通的老百姓,都盯得很紧。特别是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我不瞒你们说,‘家长委员会’里那些家长的来头可是不小啊。
“所以,别看我是一校之长,可我是谁都得罪不起啊。
“于是,为了保证这次分班的公平性,为了不让这些手眼通天的家长们插手分班的事情。我在分班考试之前,就跟‘家长委员会’约法三章了:
“一、从出题到批卷全部由外校老师负责;
“二、不听老师评语,不看平时成绩,以这次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
“三、谁也别来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