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山(1911-1996),陕西神木人。早年就读于榆林中学,带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曾任佳县同乡会领导人。
1929春,加入中国其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陕北特委派到宁夏、甘肃从事兵运工作。
1932导甘肃靖远兵变,成立陕甘红军游击大队,任大队长。同年秋去上海,入党中央训练班受训。随后被派到红二十六军工作,担任红二团骑兵连政治指导员,参加首战焦家坪民团大捷及香山的分粮斗争。在庙湾战斗中身负重伤,辗转照金根据地养伤,后经李妙斋筹集路费送往西安养伤。
1933年6月至三原武字区后,被三原县中心县委任命为渭北游击队政委。参加了二台子会议。
1933年7月,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习仲勋负伤后。渭北游击队政委由杨森接任。返回照金革命根据地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并被增补为特委委员。参加了创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和扩大红军的艰苦斗争。与边特委书记秦武山、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后由吴岱峰接任)一起多次参加了反“围剿”和保卫薛家寨的战斗。
1933年11月底,与新成立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甘肃南梁柴桥子汇合,先后任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等。
1934年5月任十二师党委书记。
1935年2月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委员。5月改任中其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同年秋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供给部部长,参与发展扩大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后因,“左”倾领导在肃反中被拘禁。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达陕北后获释,调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
1936年3任中共神府特委组织部长、红军神府独立师政治委员。不久担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兼神府军分区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被选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委员,领导和加强神府地区各项建设工作。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第三期九队队长。结业后历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兼神府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绥德特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枝教育处主任等职。参加固建设陕甘宁边区抗日后方基地的组织工作。
1943年1月参加西北局高干会议,与高岗保持高度一致,赞同高岗关于西北红军历史和西北革命史的观点,积极参加了对阎红彦和吴岱峰等人的批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重视,是因此受到表扬奖励的己己名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以尔褒奖。同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历任东北支队政治委员兼干部团政治委员,中共市公江县委书记兼松江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辽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中共东北局第二副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参与解放东北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恢复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辽宁盘山农场副厂长,辽宁省农垦局副局长,沈阳农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连续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