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工厂破产后的“新希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任学安 本章:1986年:工厂破产后的“新希望”

    就在张希永为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苦苦挣扎的时候,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了。

    1986年8月3日,沈阳成为全国媒体和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又一次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天,沈阳市政府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扭亏无望,正式破产倒闭。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了这条消息:

    沈阳市人民政府8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连续亏损10年、负债额超过全部财产2/3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并被收缴营业执照。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倒闭的企业,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地方法规程序对企业进行破产处理。

    这一天,张希永并没有得到工厂破产的消息,他还在电大读书。

    对于当天新闻发布会的细节,韩耀先记得很清楚。会议的第一道程序是由主持会议的市政府秘书长宣布企业破产,然后是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接着,企业法人代表上缴营业执照,最后是记者提问。

    这一天,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市迎宾馆举行,主角之一——防爆器械厂厂长王刚却迟到了。

    韩耀先说,王刚的妻子觉得王刚这个破产厂长的角色不怎么光彩,像历史罪人去接受审判,不想让他去,就把王刚的上衣藏了起来。

    王刚迟迟没有出现,韩耀先在会场急得直跳脚。主角不来的话,这台戏就得唱砸。韩耀先找到汽车工业局的副局长贺仲宾,让他去做工作。贺仲宾找到王刚,要求身为共产党员的王刚遵守组织纪律,立即参加新闻发布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王刚只好硬着头皮来到沈阳市迎宾馆。

    会场大约有150多人,气氛显得有点严肃、紧张,除了几十名中外记者相机的快门声和主持人的讲话声,现场一片沉寂。

    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宣读了《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破产通告第一号》:

    ……根据企业申请,主管部门同意,经研究决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从即日起破产倒闭,收缴营业执照,取消银行账号。

    宣读完毕后,神色憔悴、面容疲惫的王刚上缴了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营业执照。

    记者们迅速冲上来抢镜头,现场一片混乱,这让没有经历过新闻大战的韩耀先感到有点吃不消。这一天,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被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第一次出现了下岗工人。新闻嗅觉敏感的记者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新闻的好机会。

    石永阶没有出现在现场,他已经被要求“病退”。这时石永阶离开工厂已将近两年,但是由于王刚是上级单位派来的,不算正式厂长。结果,“第一破产厂长”的称号就落在了石永阶的身上。

    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个记者问道,企业破产以后,职工怎么安排?救济金怎么发放?韩耀先认为,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在当时是不好回答的。因为在防爆器械厂破产的时候,现在的社会统筹和保险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能说一点原则性的条条框框。怎样善后还要继续探索。

    防爆器械厂破产的消息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日本驻北京记者的电传打字机上出现了如下字样:“中国——改革的一项重大试验”。一些外电甚至称:“中国东北的沈阳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防爆器械厂的大门被贴上了硕大的封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公有制企业贴上了这样别具深意的封条,被封住的大门将永远不再对它的员工敞开,工厂也将作为中国企业改革重要的标本永远被保存在历史中。

    韩耀先记得宣布破产的时候,很多工人当场就掉泪了。在防爆器械厂的一个车间里,职工有的蹲在地上,有的坐在车床旁,情绪激动、鸦雀无声地听着破产通告。这个时候,职工们的情绪很复杂,有的职工对破产很恐惧,不知道将来的路在哪里;有的对韩耀先还有点怨恨;有的职工觉得破产来得很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宣告破产的第二天,韩耀先陪同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到防爆器械厂采访,他不敢亮明自己的身份,也不敢让记者暴露身份。在已经被贴上了封条的厂门口,韩耀先看到大门口墙上一边挂了一个小花圈,没有挽联,也没有落款。防爆器械厂的职工们三五成群地围在厂门口,有的在哭,有的在骂,有的则面无表情地或站着或蹲着。

    当时的媒体对防爆器械厂的破产总结了几条原因,而当时的沈阳市委书记李泽民说,企业亏损的原因很多,但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行政干预是个重要原因。李泽民认为,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贻害很深,今后政府不能对企业直接干预,只能间接管理。

    我们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查到了沈阳市政府对防爆器械厂职工的安置办法:

    这个厂的职工因企业破产,失去了原有职业,由劳动部门按待业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组织就业,同时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职工待业以后,在半年内每月领取原基本工资的75%,自第七个月起的两年内,每月领取30元的破产社会救济金。待业人员重新就业或自谋职业后,救济金停止发放。

    经历过一番史无前例的折腾之后,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终于以新中国第一个破产企业的身份走进了历史。张希永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让他备感沮丧的那间不起眼的工厂,在他离开的那一天竟然闻名全国乃至世界。

    在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4个月后,1986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从此,有关企业如何退出市场的问题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93号,后来,这里被人们认为是国企破产的“破题”之地。如今,张希永当年工作过的这家工厂已经彻底消失了,连同厂名一起不复存在,工厂昔日的厂房早已不见踪影,在它的原址,我们看到的是一栋居民楼,石永阶和他的老伴就住在这栋楼里。

    在工厂破产后的一段时间里,石永阶觉得破产厂长这个名声不好听,没脸见人,在家里待了半年。石永阶白天甚至不敢出门,因为一出门,就有人指着他,说他是“破产厂长”。还有人说,老石得判15年。

    石永阶的老伴本来就因为企业破产情绪低沉,听到了这些闲言碎语后心里开始着急上火,右眼因此失明。石永阶说,当时主要是因为厂子破产倒闭,没有钱看病。

    老伴右眼的失明,让石永阶一直内疚至今。心情低落的石永阶,也大病了一场。这一年,石永阶整整60岁。病愈后,他开始考虑全家人以后的生活。

    老伴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1987年1月30日,石永阶的名字出现在了《人民日报》上:

    记者今天从沈阳市政府有关部门获悉:1986年8月宣告破产的原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厂长石永阶因对企业倒闭负有一定责任,日前受到免发两年破产救济金的处罚。

    ……

    据悉,1月27日,石永阶已在处罚决定上签字,同意受罚。但他同时指出,在他任职期间,有关部门干预过多,也应承担责任。

    工厂破产之前张希永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觉得生活突然没有着落了,心里一下没有底了,原有的期盼似乎都落空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和学业怎样继续下去。张希永说,他和妻子当时都感到非常绝望,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大家都蒙了,因为没有前车之鉴,倒闭之后,谁给你分配工作?闲散在社会上,将来有没有饭吃?有没有保障?这让大家都非常担忧。

    对于张希永和胡百君来说,他们当时无法理解正在试点的企业改革。在他们看来,工厂破产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领导班子没有能力。

    张希永记得:当时的政策对于这些新中国首批下岗的职工非常宽松,自主创业可以得到优惠贷款和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但是当时张希永夫妇根本不敢选择下海,他们已经习惯了这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了。现在张希永回想起来都颇为后悔,他说,当时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没有那个胆量。

    在经历了工厂宣告破产最初的惶恐忧虑之后,张希永又有了新的希望。凭借年轻和学历优势,又通过亲戚关系,张希永夫妇分别找到了接收企业,而且新单位也承担下了张希永电大的学费。对于新单位,他们格外珍惜,希望就此再度安定下来。

    胡百君转到了沈阳市汽车消音器厂,张希永的新单位是沈阳市第二变压器厂,两家企业的效益当时都还不错。唯一让张希永感到不太舒服的是,在新单位,别人看他的眼光和说话的语气有点异样。

    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方便以后阅读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1986年:工厂破产后的“新希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1986年:工厂破产后的“新希望”并对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