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一、生产技术综合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合理组织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活动秩序,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组织管理。
生产技术管理由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直接向生产总监负责,技术部下设技术科和生产技术研究会。
第三条 生产技术的改进流程。
生产部向总经理提出改进生产技术的方案,由总经理对此研究并作出决定,组织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改进攻关。
第四条 生产技术的引进流程。
当本公司从外面引进技术时,技术部要研究引进合同的原文,并要求承担这项工作的部门说明引进外来技术后成本与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五条 技术转让流程。
本公司向外部转让技术时,技术部要会同生产部研究检查转让的内容,并与承担这项工作的部门讨论这一转让的结果。
第六条 生产技术的发表流程。
1、当要向社会发表公司的生产技术的时候,要把发表原稿交技术部经理审阅,经其批准后方可对外公开。
2、外来人员到本公司参观学习时,须征得生产部和技术部同意。
第七条 生产技术开发。
本规定所指的技术开发主要是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开发活动。技术开发的途径有独创性技术开发、引进型技术开发、综合型技术开发以及延伸性技术开发。
第八条 工艺管理。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以及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技术部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第九条 样品管理。
1、技术部应设立样品室,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并建立样品专账,每月盘点一次。
2、每件样品必须有:来源、生产日期、类型名称、厂号、品名及新花色、新工艺等情况。
3、各部门需要样品时,须履行借用手续。
第十条 技术资料管理。
1、所有中外文技术图书、期刊、杂志、工艺资料、设计底样都要及时登记、编号,分类整理和保管。在未登记前,不得借出使用。
2、所有读者都应爱护技术图书,不准有污损、涂改、剪裁、损毁等情况,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或加倍罚款。
3、外单位索取技术工艺资料时,应经技术部长同意,报请厂长批准。
4、产品工艺资料,除保留样品外,应把经鉴定合格的工艺处方及技术工艺文件一并归档整理保存。
第十一条 制订、修改和废止。
本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废止须经主管生产技术的公司副总经理决定,公司经营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二、工艺管理制度
第一条 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以及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第二条 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主管技术厂长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主管科长、主管厂长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技术科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图纸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厂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第三条 附则。
本制度由技术开发部制定,经生产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三、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条 制定和修订。
1、制定技术标准要做到符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2、对同类产品要进行规格优选和合理分档,形成标准条例。
3、要尽量采用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
4、内控标准要优于采用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标准。
5、技术标准每隔2~3年审核一次,并根据市场情况做适当修订。
6、对产品质最有直接影响的物料及公司内部中间产品,都有必要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第二条 标准分级。
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和协议产品标准。制定时一律以国家标准为准。其他标准不得与其相抵触,并且要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条 审批和颁布。
1、公可所采用的企业内控标准由技术部负责起草,经分管工艺副总经理审核后,送交总经理批准颁布实施。
2、企业内控标准的修改由技术部负责,修改前必须对市场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修改后经分管工艺的副总经理审核,再送交总经理批准颁布实施,同时废除旧标准。
第四条 贯彻执行。
1、标准一经颁布,各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部门不得擅自修改或降低标准,否则,引起质量事故将按质量管理中有关条款执行。
2、公司一切检测、验收活动,都必须按标准进行。符合标准的物资或产品由检验部门颁发合格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物资不准入库)。
第五条 技术资料管理。
1、各单位办理完需要保存的技术资料后,应交公司档案室按卷宗分别立卷归档。
2、技术部处理完毕的技术资料,应在第二年的第一季度内归档。
3、技术资料处理完毕后,应立卷编号,以便查找。
4、归档的技术资料按名称、特征编成卷册,按时间顺序或按重要程度排列。同时应编写“卷内目录”。卷内的技术资料也应逐张编号,并根据需要填写“备考录”。
5、归档的技术资料必须装订整齐。在装订时应去掉金属物,用线绳装订,并在卷角编号。
6、技术资料在保管时,应注意防火、防潮、防虫、防盗。对长期和永久保存的技术资料,若有破损或字迹模糊者,应及时修补或复制。
第六条 附则。
本办法由技术管理部制定,经生产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修改亦同。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管理
第一条 设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由税务委员、投资分析委员、生产技术委员、销售管理委员组成,委员会设立执行秘书一名。
第二条 主任委员由副总经理担任,执行秘书由秘书室经理担任,其他委员依个案性质不同,由主任委员就公司组织内现有人员指派。
第三条 职责划分。
1、主任委员职责
(1)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顺利开展事宣。
(2)负责新产品开发会议召开及主持开发会议。
(3)负责对其他委员会的指派。
(4)新产品全部投资及利润分析方案拟订及呈报。
2、执行秘书职责
(1)拟订开发时间规划及产品开发计划。
(2)协助主任委员从事开发会议联络及记录。
(3)协助主任委员对新产品开发工作进度跟踪。
(4)提供开发所需材料及物品。
3、销售管理委员职责
(1)从事有关市场调查。
(2)提出产品现有生产厂家及市场信息。
(3)提出新产品未来市场需要潜力报告。
(4)根据市场调查资料及成本分析资料,拟定销售价格、销售渠道及销售预测。
(5)编制企划广告费用预算。
4、生产技术委员职责
(1)负责新产品有关设备、原料、物料策划工作。
(2)负责新产品试制及生产包装设计技术问题。
(3)负责新产品样品试验及品质检查。
(4)提出新产品有关成本分析及生产能力、设备投资资料。
5、税务委员职责:提供新产品在税务上的有关资料
(1)是否属于鼓励投资项目。
(2)盈利事业所得税最低百分率多少。
(3)配合税务机关办理各项手续。
(4)其他有关税法问题。
第四条 产品开发操作流程。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
1、调查研究范围。新产品可行性分析必须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资源效益等5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与科学预测。
2、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需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3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
(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5)提交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新产品设计
1、技术任务书设计。
2、技术设计。
3、工作图设计。
三、新产品试制
(一)试制
1、样品试制。样品试制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2、小批试制。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3、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有关标准要求编制试制总结、型式试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程序
1、进行新产品简单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流程。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做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进行产品生产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
(2)关键工序卡片。
(3)装配工艺过程卡。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设备,本着经济、可靠、保证质量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用设备、组合设备、简易设备、过渡设备。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保证计划质量,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做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
(三)整理试制文件
1、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量试制鉴定用。
2、编写试验报告:这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室负责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3、编写试用报告:这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4、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部协作零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编制。
四、新产品鉴定
(一)鉴定要求
1、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2、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属于已经投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
(二)鉴定作业
1、按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和设计文件要求: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包括: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及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协定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
(3)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五、新产品移交投产
1、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由设计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经批准、审核、会签后进行试样。
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3、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号、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4、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在确定投产与否后与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召开有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和经济上做出评价,确认设计的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6、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并经各方签字。
六、新产品开发周期
1、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经具有成熟的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老型发展来的变型产品,周期定为1~3个月。
2、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论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3、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如下:
(1)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
(2)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为1~2个月。
(3)工艺(含工装制造)周期。
(4)样试1~2个月(含样品鉴定)。
(5)批试2~35个月。
(6)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为1个月。
七、成果评审和报批规定
1、新产品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本公司《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理报审手续。
2、为节省开支,新产品(科研)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
3、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4、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公司研究所共同商定后报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八、新产品试制经费
1、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中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的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经费由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为他用。
2、新产品证书办理。
(1)新产品证书归口总师办负资办理。
(2)研究所负责提供办理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3)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总师办负责办理新产品证书的报批手续。
九、技术资料管理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
2、成套图册编号要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
十、新产品开发表格:
表18-1 新产品开发计划表
拟开发产品名称 产品说明 开发进度 开发人员 预算 批示: 审核: 制表:
表18-2 新产品开发工作记录表
部门:
研究人员 工作记录 一二三四五六 备注 主管: 制表:
第三节 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
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根据企业实际情祝,并充分结合市场环境,具体分析新产品开发方案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和具体实施步骤的书面报告。
一、编写要点
通常来说,新产品开发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3、研究的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新产品的基本情祝及生产规模。
5、生产条件设计方案及生产技术设备方案。
6、开发实施进度计划。
7、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8、产品成本估算。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
A、产品销售计划
(一)产品说明
(二)预计销售范围
1、地区。
2、顾客类型。
3、销售渠道。
4、竞争产品或代替品。
5、产品估计售价。
6、产品季节性。
(三)销售预测
1、预测方法。
2、产品的市场寿命。
3、竞争者及其产销能力。
4、销售预测。
年度 季 市场总需求 市场成长率 本产品占有率 预计销售量 估计单价 估计销售量 估计外销量 估计单价 外销额 总销售额 成长率 123412345.生产计划。
年度 季 预计销售量 估计存量 预计生产量 估计每月产量 使用工作人数 设备增加 概况 12341234
B、投资计划
(一)固定设备
1、生产设备
项次 设备名称 数量 估计单价 总价 供应商 预计折旧 年数 每月折旧 金额 合计
2、土地厂房及辅助设备
类别 项次 名称 数量 单价 总价 供应商 预计使用年数 每月折旧金额 厂房 12辅助设备 12345678910
(二)人工成本
人工 类别 人数 平均工资 每月工资 合计 成本 估计工资率 耗用工时 人工成本 合计
(三)开发初期周转金
1、费用及原料支出
类别 说明 金额 支付期间 原物料存货 开发费用 工资差旅费、交通费 人事费用 交际费 合计
2、周转金
说明 金额 支付期限 固定投资 费用 原材料 预计借贷 预计投资
C、收益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 原料成本估计 预计销售量 名称 用量 单价 成本 名称 用量 单价 成本 平均单价 营业额 原料成本 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续表 成本分析 原料 成本估计 制造成本 毛利 估计净利 净利率
D、获利分析(稳定生产后)
(一)平衡分析
1、月产量。
2、平均售价。
3、可变费用。
4、动力费。
5、间接材料。
6、直接材料。
7、直接人工。
8、固定费用。
9、销售费用。
10、折旧数量。
11、工资。
12、其他制费。
13、单位变动成本。
14、平衡产量。
15、估计每月销售。
16、营业收入。
17、估计利润。
(二)投资回报率分析
说明年年12341234投资额营业额资本周转率估计投资回报率
E、可行性分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