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卓识与目光短浅的悖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远见卓识与目光短浅的悖论

    企业家善于创造新秩序,他们太懂得无边界的价值。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还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去掉内置的帽子”。那一年埃里森被邀请去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作演讲。面对期盼的学生,他却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劝告:“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和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

    这些看上去荒谬绝顶的话,却包含着一种冰冷的现实。许多身边的人物,没有什么独特禀赋,也没有什么宽阔的视野或是远见卓识,更没有显示什么雄才伟略,可他就是认准一条道走下去,做得非常专业,居然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另外一些人们,见识不凡,遇到事情首先找理由、找根据、找可行性。一大圈论证完后,往往是风险大于机会。这样他们就名正言顺地停住脚观望。他们被诸多语言之真理固住了。过量的知识或过量的历史,形成很大的重负,窒息一个人最强烈的本能,如热情、反抗、忘我和想象力。武学的极至讲求忘掉招式和套路,身心融于一种自然;商业的极至讲究的是去掉“内置的帽子”,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

    对那顶“内置的帽子”提出质疑的不是拉里一个人,他也不是最早的人。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安迪·葛洛夫、比尔·盖茨、山姆·沃尔顿以及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都持有同样的看法。索罗斯早年师从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大师波普,深受其开放社会的理念所影响,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一样,他是用一种有着深刻哲学思想背景和理念,并结合自己气质和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因而在较深刻的层次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而波普关于人的认知的可错性(FALLIBILItY),就是他思维的出发点。

    索罗斯把那顶“内置的帽子”,归结为人们的偏见,它们往往又会集成为诸多理论的假说,约定俗成的规则,甚至难以动摇的体制。这些偏见的集成缺乏对人类知识可错性的意觉,也缺乏对认知作用和参与作用互相干预的了解。索罗斯赚钱的奥秘恰恰在于其反向思维,发现市场与制度缺陷,并自觉利用这些缺陷赚钱。索罗斯成功预测1987年的崩盘,还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赚得钵满盆溢。因此,他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泼去的所有污水,也都更有市场。他认为,对放任市场的盲目信仰,是建基于市场机制趋向均衡实现最优配置这项假设。而这个假设从来就没有兑现过。这顶“内置的帽子”,正是市场的根本缺陷所在,也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所在。

    人类对事情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天生就容易出错,这是他判断世人和他自己的基本尺度。索罗斯相信使他与众不同的最大能力,就是他能很快的察觉过错。能做到这一点,势必拥有较为敏锐的心智及高人一等的勇气。当然,找错误对索罗斯来说,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且像呼吸一样自然。他清楚,只要知道大众和他自己的缺点所在,他就能乐观地领袖市场。索罗斯常与实际操盘人就投资问题做检讨及辩论。他的问题又专业又刁钻,一直到再也没有问下去的必要了,一直到把大众与他自己的弱点都找个差不离了,才放心进行投资。

    抹掉永远正确的光环,扔掉“内置的帽子”,使得拉里·埃里森与乔治·索罗斯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是我们通常想像的远见卓识与果断魄力的结合,而常常表现为目光短浅与一根筋到底之专注的融合。

    一般的认识是,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铸造强势,目光短浅的人只能成就家庭作坊;而在现实中,远见卓识、开阔视野却只是造就了真正的弱势,而目光短浅,只专注于眼下一点点地盘,却能铸成真正的强势。不可思议,但却是现实。


如果您喜欢,请把《案例(第六辑):后WTO时代,反倾销的防范和应对》,方便以后阅读案例(第六辑):后WTO时代,反倾销的防范和应对远见卓识与目光短浅的悖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案例(第六辑):后WTO时代,反倾销的防范和应对远见卓识与目光短浅的悖论并对案例(第六辑):后WTO时代,反倾销的防范和应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