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无力挽狂澜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空降兵”无力挽狂澜

    1997年前后的太阳神,已经显出夕阳无奈西下的迹象。这时候,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出现在集团总部。怀汉新从总裁宝座上引退,让出身哈佛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的王哲身替而代之。

    一家濒临危境的企业外聘“空降兵”以求力挽狂澜,这是西方现代企业经常采用的一个策略,怀汉新摒弃个人声誉得失出此绝招,可谓胸襟宽广。

    此时的太阳神尽管已日薄西山,可是仍有复兴的火种存在。据公司内部分析,至少尚有四大条件:一是无形资产评估高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在消费者中仍持有良好的信誉,并未在市场上遭遇毁灭性打击;二是集团尽管在多元化进程中屡战屡败,可是并没有陷入致命的债务纠纷,其资产负债率仅为10%,处在一个安全的经营界面;三是储汇丰厚,据称集团在香港汇丰银行至少有3亿—5亿元的存款,粮草之忧尚未燃眉;四是人才素质优秀,“黄埔军校”的风范隐约依存,一线的营销队伍尚未溃不成军。

    这样的四个条件,对于出任空降兵重任的王哲身而言,应该都是利好面。集团上下也对这位哈佛MBA寄予了厚望。然而,在随后的一年里,这位“洋教头”却没有给人们带来期望中的喜悦。

    首先,是他的高薪让集团内部其他的高层人士心生不平。据称,王哲身的年薪高达140万港元,这个数字远远高出了其他一级经理的待遇。其二,王哲身入主太阳神后,连炒数位高层管理人员,大批更换中层人员,在企业经营尚无复苏迹象的情况下,却人为地酿造了一出人才大逃亡的乱剧。另外,当时的王哲身看不懂中国文字,听力也不在行,在与员工的沟通上有一定的障碍。另外,他毫无在中国保健品行业工作的经验,对与中国消费文化息息相关的保健品市场缺乏现实、深刻的认识。

    1998年,太阳神的市场销售额仍然在下滑通道中坠行,怀汉新的“空降兵”计划再次落空。8月8日,集团在冷清、落寞的气氛中度过了它的10年华诞。在这场被定名为“励志会演”的庆典会上,怀汉新感慨万千地说:“我们仍处于商品经济的大海中学游泳的阶段,几乎不可避免地面对许多值得反思、总结的挫折与教训。”此后,他又曾数次提出太阳神的改组方案,如将太阳神总部改造成控股公司,引进外来资本共同参股;再如允许集团内部人员在体制外建立非紧密型企业,欢迎离开的员工带项目回太阳神共同创业,如此等等,却大多因操作困难而不了了之。

    随后几年,退隐的怀汉新深居简出,与社会和员工处于半隔绝的状态。有些老部下在离开太阳神之前想见他一面竟不可得。

    而当年同为“双子星座”、一度还被太阳神抛下一大截的杭州娃哈哈则以其现实、稳健的经营思路而日益壮大,公司连续数年雄踞中国食品饮料制造业利税总额第一位,其出品的果奶、纯净水、八宝粥的市场占有率均为全国第一,2000年的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可谓一骑绝尘,后者难追。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败局Ⅰ》,方便以后阅读大败局Ⅰ“空降兵”无力挽狂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败局Ⅰ“空降兵”无力挽狂澜并对大败局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