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爱,是不能忘记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杨早杨匡汉 本章:1979《爱,是不能忘记的》

    体裁:短篇小说

    作者:张洁

    小说《爱 ,是不能忘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坛一位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张洁的作品。该小说叙说了“我”(姗姗 )的母亲钟雨 ,爱上了一位已婚且有着和睦家庭的老干部而倍受心灵折磨 ,只能在笔记本上独白使情感得到慰藉的一则伤感而又凄楚的故事.

    《爱,是不能忘记的》 - 作品简介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代表作之一。文中,张洁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母亲钟雨的经历与心情,用一种事实来说明二十世纪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用母亲的这两种观的理想,来叙述这种爱情观和婚姻观是否先进、现代,亦或是落后、陈腐。张洁最终目的却是以批判将爱情和婚姻分离,把婚姻当作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的庸俗观念,提倡以真正的爱情为内容的结合。

    小说描写了一位女作家和一名老干部之间“凄凉而悲惨”、但又“镂骨铭心”的爱情“大悲剧”。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老干部有一个共患难几十年的妻子——一个工人的女儿。他们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已经“互为左膀右臂”。

    《爱,是不能忘记的》 - 作者简介

    张洁,原籍辽宁抚顺,1937 年出生于北京,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苦而孤独的流浪生活。1956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统计学,毕业后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 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作品讲述了一个音乐家在“文革”中身受迫害却依然坚持真理、热爱艺术的故事,该篇获1979 年度全国短篇小说奖,翌年《谁生活的更美好》又获此项奖。1980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剧,1982 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探索当代知识妇女的命运是她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及中篇小说《方舟》、《祖母绿》、《七巧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经济改革则是她前期创作的另一个热点,1981 年她创作了新时期第一部反映工业经济改革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深刻地表现了改革过程中的斗争,作品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已有十二种外文译本。张洁的前期创作几乎都是对社会和人的心灵的探索,她为多年来所失去的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而不安,她矢意透过平凡的事物,寻出那种不平凡的美的所在。1986 年以《他有什么病》为标志创作风格和题材有所变化,往往以虚幻、荒诞的艺术场景和辛辣犀利的语言鞭笤社会弊端及丑陋的国民性。1989 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职务,1989 年5 月曾到美国康州威斯林大学当客座教授一年,讲授中国当代文学。1989 年9 月获意大利马拉巴特文学奖。

    《爱,是不能忘记的》 - 写作特色

    张洁以第一人称在《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开头叙述三十岁的自己就要结婚了,三十岁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却有嫁不出去的危险,而文中的“我”已经有了一个酷似希腊雕塑家米伦所创造的“掷铁饼者”的求婚者,他说不出“我”的好处,却仅仅觉得“我”好,“我”的寂寞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空白,反而更加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这种自然而然的婚姻是一种伦理的义务,是用法律和道义来承担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我”悲哀,难道就没有一种比此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吗?如果两个相爱的人,就按照历行了二千年的习惯,如大多数家庭那样结婚、生儿育女、厮守在一起,把婚姻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与买卖,把婚姻和爱情分离开来,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可是“我”却做不到,因为“我”从小就是下不了决心的人,是个“贼风入耳”不让自己,同时也不让别人安宁的人。

    《爱,是不能忘记的》 - 艺术性

    张洁小说中一些细节很精彩,如在家里有两套相同的契诃夫全集,一套一母亲的,一套是“我”的,母亲钟雨每逢出差都会带上自己的那一套,每年天天都要读一读它,就是有人爱好契诃夫,将她的那套拿走了一本,她都会心急火燎地将“我”的那套里的拿去换回来。又如“有时,她写东西写累了,便会端着一杯浓茶,坐在书橱对面,瞧着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出神。要是这个时候我突然走进了她的房间,她便会显得慌乱不安,不是把茶水泼了自己,便是像初恋的女孩子、头一次和情人约会便让人撞见似地羞红了脸。”可是最终这些都随着母亲一同火葬了,那套书从生到死,一直陪着她。再如在母亲的笔记本里的内容让“我”记起一次和母亲去听音乐会,在路上遇到的一个“满头白发、穿着一套黑色毛呢中山装的、上了年纪的男人”的情景,在他给母亲打招呼的时候,母亲的“牵着我的那只手突然变得冰凉,而且轻轻地颤抖着。”;当那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因停车和母亲说话,被民警训斥的时候,“我看见她怎样的窘迫呀!就像小学校里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姜姜惶惶地站在那严厉的校长面前一样,好象民警训斥的是她。”……

    钟雨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她对那个她深爱着的人的话语,“那个人占据着她全部的情感,可是她却得不到他。她只有把这些笔记本当做是他的替身,在这上面和他倾心交谈。每时,每天,每月,每年。”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带着爱。笔记里记载了母亲所有的感情,体现了母亲对爱的执着与真挚,她的心被自己的爱填满了,容不下别人,她会去走他们曾经走过的小径,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看到他(哪怕只是一眼的机会)、能遇上他的地方,去听他的演讲,去……可是他们又在极力地回避对方,好不容易见了面,却无法开口说什么,她会为这样的感情神志不清,会做出些莫明的行为。当他死于非难的时候,她为他戴孝,为他披麻,让自己的灵性的一部分随之而去。她从来不让“我”去接出差的她,写完东西的她,往往会一个人呆呆地去那条他们曾经走过且是唯一的柏油小径上走一走,来回地走……母亲把所有与他有关的都当成对自己的一种爱的安慰,却从来没有在现实里要求过什么,她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对他的无尽的思念之中。于是“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内心,明白了她爱得那么沉重,爱到了极限,却没有半点的遗憾,这就是所谓的不朽的爱了,是一种比死亡更为强大的力量,刻骨铭心。“我”为此已无法去用普通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去谴责他们应该爱或是不爱,却要问:为什么他们不互相等待着那个呼唤自己的灵魂?

    《爱,是不能忘记的》 - 评论

    这篇小说是“积郁在心的渴求”,“渴求摆脱镌刻着私有制度烙印的一切习惯、情感、规范和传统,渴求摆脱那散发着市侩气息的、庸俗的婚姻关系……”。

    “这篇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它所写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一种难以弥补的缺陷,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恋爱观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法律、舆论、社会风气……等等加于我们身上和心灵上的精神枷锁是那么多,把我们自己束缚得那么痛苦?”

    《爱,是不能忘记的》 - 评价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最早正面表现爱情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是张洁前期的代表作。小说揭示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否则,迟早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小说提出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这样一个长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社会问题,由于婚姻与爱情的离异,使得世上多少人处于爱其所不爱、不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痛苦之中。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一生中一边尝着各自不成熟的婚姻苦果,一边又都沉入到不能实现而又不能忘却的爱的痛苦之中。

    小说的中心是一颗被不能忘记的爱煎熬着的女性心灵的搏动,在爱的追求与不可摆脱的现存道德规范的二者矛盾中痛苦呻吟。作者透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婚姻与爱的观念,对理想的爱情的追求。小说笔致优雅、流畅;风格深沉委婉,整篇小说宛如一部扣人心弦的散文诗。

    《爱,是不能忘记的》 - 影响

    作品发表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人们的思维尚停留在新与旧的交界处,因而这篇小说给许多人带来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它在读者和评论界引起热烈的反响和争论。

    首先,老作家黄秋耘在1980年第1期《文艺报》上发表《关于张洁作品断想》一文指出:《爱,是不能忘记的》并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它所写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一种难以弥补的缺陷,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恋爱观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的问题,它能让我们思索一下: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法律、舆论、社会风习等等加于我们身上和心灵上的枷锁是那么多,把我们自己束缚得那么痛苦?而这当中又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等到什么时候,人们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北京文艺》1980 年第2 期刊载谢冕、陈素琰《在新的生活中思考》则充分肯定了这篇小说,该文认为:现今社会中没有爱情而只有金钱与权势的婚姻的泛滥,引起了作家的优虑。该文赞扬张洁执拗地宣传一种似乎是“傻里傻气”的爱,它超越了婚姻,但却是真正的爱,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而且,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走在生活前面思考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1980 年第5 期的《文艺报》推出了着名评论家李希凡《“倘若真的有这样的天国”》和《光明日报》1980 年5 月14 日上发表的肖林《试谈(爱,是不能忘记的)格调问题》两文对这篇小说持否定意见,引起文坛哗然。李文指出,被作者表现为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爱情痛苦的传统道德标准,不仅不是我们社会在人类情感生活上所造成的难以弥补的缺陷,而且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必应具备的精神道德和思想情感境界。再说,老干部和他的妻子既然生活得那么“和睦、融洽”,能说相互间没有爱情吗?可是,忽然有人来“呼唤”他的“爱情”了,他本来也可以用钟雨这样的知识妇女来代替那工人的女儿,可他却考虑到不能这样背弃患难夫妻,而宁愿痛苦地割舍自己的爱情。这样的道德就是“精神枷锁”吗?就是没有“合理的成分”吗?

    与其观点相近的肖文则认为,这篇小说格调不高,在思想上存在弱点,离开充满浓厚的抒情气息的语言外壳,小说的思想本质是极为贫弱和渺小的,我们应该警惕和剔除小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浸染。李、肖两文发表后,引起了另外一些批评家和读者的反批评,读者中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作者对所谓“天国”的希冀乃是对人间悲剧的质疑和批判,写上一辈人是为了促进新一代的思考。希望年轻人摆脱旧习俗、旧意识的影响,正确处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绝大部分读者和评论者对钟雨和老干部怀有深切的同情,认为这两个人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进步意义,但也有的读者认为,作品宣扬男人背弃妻子另觅新欢,女人企图占有有妇之夫,这种凌辱社会道德的暖昧关系是今天一代青年所不齿的。钟雨和老干部的爱,是应该忘记的。并向作者提出质问:到底要把我们青年引导到什么道路上去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再也不会纠缠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否道德了,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它是人类更上一层楼的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张洁自己曾说:“这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篇探索社会学问题的小说。”王蒙也认为,小说写的是“人的感情,人的心灵中的追求、希冀、向往、缺憾、懊悔和比死还强烈的幸福与痛苦。”这些话都能帮助我们更深切更公允地理解和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及它对文坛的影响。


如果您喜欢,请把《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方便以后阅读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1979《爱,是不能忘记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1979《爱,是不能忘记的》并对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