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扎卡里·卡拉贝尔 本章: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要想实现决定性的伟大跨越,就必须完成两件事:一是人口的城镇化,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工业产值在整个国家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超过了3/4。这是计划经济中重要生产企业全部归属国有的体现。这些企业通常规模庞大,背负着几十万员工的住房、吃饭、教育、医疗和养老。

    国有企业改革是邓小平发起的改革重点之一。如果国有企业不改革,即使私营企业发展得再好,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实现重大发展。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运行已经习惯了与政府挂钩。企业的生产目标和生产配额,当然还有产品的定价,都是在政府的计划下制定的。国有企业基本上不能脱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形成的管理体制,这涉及大量既得利益,已经成为惯性,并且还有数十万人要依靠这些企业生存。

    我们必须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但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持续的动荡之中,难得享受平静、和平与安全。19世纪40年代,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从此内忧外患不断,数百万人因此丧生,大清王朝在20世纪初灭亡。此后,动乱持续了数年,又夺去了几百万人的生命。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与欧洲一样繁华,而中国其他地区则陷入军阀混战。后来,日本入侵中国,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又在美国的支持下同共产党打起了内战。战争中精确的死亡人数我们可能永远都无从知晓,但这个数字肯定达到了数千万。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经历了一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局面肯定失控了。而在打败日本人之后,国民党又挑起了中国的内战。史迪威(Stilwell)将军率领的美国远征军从中国狼狈而退。当然,战争的最终结果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经历了农业体制改革、多年饥荒、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和“文化大革命”、数百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想要给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是一回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国有企业改革既要设定新的目标,又要让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党的地方领导干部对目标的实现负责,还要给企业的负责人以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来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从理论上来讲,这些措施都是好的,但是在实践当中,却没有收到什么成效。很多国有企业都是钢铁或电力行业的工业巨头。国家的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及其成千上万的分支机构,也都是国有企业。这就意味着即使国有企业的目标完不成,利润率实现不了,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员工工资或购买新的原材料,这些企业仍旧可以向国有银行寻求帮助。结果就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更多资金被注入企业当中,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了下文。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方便以后阅读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并对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