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孙大圣原来是只猴子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三、孙大圣原来是只猴子

    ——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我们知道了人脑有反映能力。现在我们想一想:人脑的反映是怎么产生的?是凭空产生的吗?没有客观事物,人脑能不能产生认识?我们说,人脑的反映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客观上存在着的事物的反映,没有现实生活当中各式各样的事物,人脑是不能产生认识的。

    同学们一定看过《西游记》吧,可能有的看过这部,有的看过小画书,有的看过电视连续剧。它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长篇神话,写的是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少年朋友们一定非常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它机智勇敢,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它打破迷信,敢于大闹天宫。它有很多本领,会72变,有火眼金睛,能识破妖怪,在花果山众猴当中,它被称为猴王孙大圣。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这么想:世界上根本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猴子,而《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会写出孙悟空来呢?孙悟空又是什么东西的反映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构成孙悟空的具体形象的各种因素,如猴子的样子,人的性格等等。《西游记》的作者最终还是以现实生活当中猴子的形象和特征为基础,如我们平常就说猴子最聪明、最灵巧,甚至有人认为猴年的孩子聪明,这当然没有什么道理,但它反映了人们认为猴聪明这一事实,再附加上人的性格特征,就是孙悟空了。

    同样,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根本没有猪,没有牛,没有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那么,《西游记》中就不可能创造出猪八戒、牛魔王的形象来。可见,神话幻想也不是完全与现实无关的东西,而是以人们从现实世界中得到的各种真实事物的感觉材料为基础的,它的内容还是来源于客观世界。

    也就是说,人的认识不可能反映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关于这个道理,我们还可以从人们的语言词汇中得到证明。语言词汇是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联系的代表符号。当人们认识一个新事物或设想有某种事物时,就要造出一个词汇来称呼它,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语言词汇里也就没有这种符号。例如,没有发明火车之前,人们头脑中根本没有火车的概念,语言里也没有“火车”这个名词。《三国演义》里没有写诸葛亮坐汽车,《红楼梦》里不可能写贾宝玉坐飞机。孙悟空本领再大,也只能是腾云驾雾,而不可能乘坐宇宙飞船去见玉皇大帝。

    也许有的人又会这么想:如果说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那么传说中的上帝和鬼神又是什么东西的反映呢?

    原来是这样,在远古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缺乏,人们愚昧无知,对许多自然现象得不到正确的解释,像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洪水泛滥或干旱无雨等等,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人们在自然力面前束手无策,不能征服它们,因此就认为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控制着自然界。同时也把它看作和人一样,看作是有意志、有愿望的神秘力量,这就是人们头脑中的神。人们对各种各样的神进行崇拜,以求它们的保佑和赐福,于是就形成了宗教迷信。由此可见,宗教迷信就是人们对自己无法支配的自然力的一种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接触到自然界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逐步地认识了自然界和社会的性质和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立和发展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而对许多自然现象有了正确的解释。

    例如,我们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话:“雷公发怒打雷婆,雷婆落泪成江河。”这是对雷雨现象的一种解释。在他们看来,闪电是雷公发怒时眼睛发出的火光,雷鸣是雷公打骂雷婆的声音,下雨是雷婆流下的眼泪,泪水落在地上便汇成了江河。这种说法,同学们一定感到很可笑,是不科学的,没有什么雷公、雷婆。那么,打雷、下雨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它。

    原来,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神秘。夏天,地面和海洋受强烈的阳光照射,温度高、蒸发快,下面的热空气夹着大量的水蒸气猛烈上升,到高空遇冷之后变成了云,这种云带有很多电荷。如果带有正电荷的云同带有负电荷的云靠近时,由于电场的作用,使原子中的电子跳跃,放出光,就是闪电;在此同时发出大量的热,空气、水蒸气因受热而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就从四周迅速填补过来,从而使空气振荡,发出巨响,就是雷鸣。上升的水蒸气在高空骤然遇冷,凝结成水滴而下落,就是下雨。

    这便是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鬼神就是这么产生的,它是人们愚昧无知的结果。有了科学,人们所崇拜的鬼神也就不存在了。至于鬼神是什么东西的反映呢?实际上,人们对鬼神的认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同样是来自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宗教中的神,都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而且各民族的神都具有本民族的人的特征。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得好:“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

    至于宗教中所描绘的神的活动以及神之间的关系,也无非是尘世间的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人们对鬼神的认识是这样,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也是这样。

    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是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他画的马更是令人叫绝。但是,他所画的马不是他头脑中主观自生的。了解徐悲鸿艺术生涯的人都清楚,他常常对马进行观察,有时,他甚至整天留在马场里,观看马的各种不同的姿态,连饭都顾不上吃。这就在他的头脑中形成对马的深刻印象,从而创作出各种姿态的马,如立马、饮马、奔马、群马等,达到了超凡脱俗,“一洗万古凡马空”的艺术高峰。他画的马正是对世界上马的生动形象的反映。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优秀影片,它所反映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许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包括一些台湾、香港的炎黄子孙都泣不成声。如此感人肺腑,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伟大人民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如果缺乏现实的基础是制作不出这样的优秀产品来的。

    由此可见,人的大脑不能自行产生认识,只有当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大脑时,人才会产生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的大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如果不从客观世界中取得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厂”便无料可加工,不会产生出任何成品来。

    -----------------------


如果您喜欢,请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方便以后阅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三、孙大圣原来是只猴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三、孙大圣原来是只猴子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