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梅花香自苦寒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九、梅花香自苦寒来

    ——谈天才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天才这个词。“天才”,意思就是说人的才能是天生的,或者说,人有天生的知识和能力。那么,你们相信真有天才吗?你们知道天才是怎么回事吗?

    我们在前面讲过,人的知识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亲自实践得来的直接经验,一个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间接经验。那么,我们应该懂得,天才也是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同样也是来自这两个方面。

    然而,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而认为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如孔子就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认为有的人“生而知之”,有天赋之才,是最上等的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某某成绩很好,或者在文学或数学方面有特别的爱好,因而成绩突出,于是别的同学就认为某某是天才。人们从电视里看到有些少年朋友有特别的才能,比如弹一手好钢琴,写一手好宇,或数学运算快而准确,于是便以赞叹的口气说:“人家是天才。”

    这些说明,人们认为确有天才。天才论的思想对不对呢?我们看王充是怎么说的。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当时经常听到人们谈论天才。当时的天才论者曾举出两个例子来证明确有“生而知之”的天才。一个例子是春秋时期项托七岁教孔子的故事。他们说:项托七岁,还没有入小学,能教博学的孔子,当然是“生而知之”。另一个例子是西汉时期尹方的故事。他们说,尹方21岁,没有老师教过,就能够通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被当时的人称为“圣人”,尹方“不学自能,无师自通”,当然是“生而知之”。

    王充反驳说:刚生下来的小孩子,虽然聪明,却什么也不会知道。项托7岁教孔子,因为在三四岁时就已经能够听人说话。尹方21岁“通晓六艺”,因为在十四五岁时就已经见闻很多,都不是什么“生而知之”。

    王充接着说:如果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我们叫一位天才从未见过的人站在墙的东面说话,请天才站在墙的西面听话,天才能知道这个说话者长的肤色黑白、高矮如何,家住哪里,姓甚名谁吗?脏水沟里发现一把死人骨头,肌肉都已经腐烂完了,除了这把骨头以外,什么也没有,天才能知道这个死者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吗?很明显,任何天才也不能回答出来,因为任何人也不能“生而知之”。

    王充的反驳是机智的,有力的。世界上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

    有的人可能又会问:为什么有的人的脑子比较聪明,有的人脑子比较笨呢?事实的确是这样,不能否认人的生理条件以及生理上的秉赋是有差别的。如音乐家莫扎特两岁就会演奏钢琴,数学家高斯三岁能纠正父亲算账中的错误。近几年,我国择优录取了一批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的确有出众的才能和智慧。我们也常常看到,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学习条件,有的儿童聪明些,有的笨拙些,这里头,不可否认有某些先天的因素。

    这是怎么回事呢?人们的看法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比较聪明的人是因为脑子比较大。这个理由并不充分。据调查,现代人的脑子最小的是850毫升,最大的是2100毫升,这些都是正常的。著名的俄国家屠格涅夫的脑子在约达2000毫升,而著名的法国家法朗士的脑子只有1100毫升。有人认为跟脑子的质量有关系,如脑神经细胞的数目,各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情况等。到现在为止,科学上还没有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可以肯定,这并不是神秘而不可解释的,科学的发展一定能够揭开这个秘密。

    正因为有的人脑子比较聪明一些,就使他们有可能智力发展比较快,成熟比较早,成就比较大。例如,唐太宗李世民18岁起兵,当总司令。初唐的王勃,六岁会写文章,九岁会读《汉书》,23岁写了传诵千古的《膝王阁序》。晚唐的李贺,七岁便写了《高轩边》的名诗,受到文坛巨匠韩愈的热烈赞赏。

    承认人的天资有差别,这是唯物主义的看法。而唯心主义天才论之所以是错误的,主要不是错在是否承认天资差别上,而是错在他们主张才能天生。因此,我们和唯心主义天才论的分歧,主要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

    脑子聪明一些,只是才能发展的一种生理条件,它本身并不能形成为知识和才能。才能是在一定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狼孩,生活在动物环境,养成了动物的习性。而离开了动物环境,那就连动物的习性也不能养成。

    古代埃及有一个皇帝,把两个新生的婴儿藏在地下室里,只给他们食物,不和他们讲话,他们终年生活在黑暗的地牢里,接触的只是哑子一般的仆人。

    长到十二三岁,他们的智力水平连狼孩也不如。南宋杰出诗人范成大写了一首诗。说明了人的才能的形成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即使不会耕田织布,自己也会在树下挖土种瓜玩。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耳濡目染,当然易于形成种田的才能。

    同样的道理,水乡的人,多会游泳。牧区的人,多善骑马。古今中外一切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都有他们各自的家庭、亲友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殊的社会环境。而如果完全脱离了社会环境,像狼孩那样生活,就不可能有什么才能和知识。

    同时,才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实践。谁越努力,谁的本领就越大。天资再高、环境再好,个人不努力,也绝不会有什么成就。莫扎特成为音乐家,不是偶然的,他曾经每天进行十六七个小时的刻苦磨练,长期坚持不懈,才获得成功。

    梅兰芳是大家公认的天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对京剧表演艺术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形成独特的“梅派”。这也是经过了多年的艺术舞台的实践的结果。你能想到吗?在他小的时候,他的启蒙老师认为他笨得无法学戏,说是“祖师爷”没有赏给他这碗饭吃!达尔文念小学的时候,被老师认为是智力平庸的。美国有个小孩,有一次蹲在鹅蛋上,要孵出小鹅来,大家都笑他笨。他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很差,被认为不堪造就。这个小孩子后来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天资高的人,离开了后天的实践,是成不少才的。我们在前面说过的神童仲永,本来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由于环境不好,个人又不努力学习,才能得不到发展,就像一株很好的幼苗,没有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实在可惜!

    可见,后天的努力学习,可以由比较不聪明变得聪明;不努力学习,比较聪明的也可以变得平庸无奇。华罗庚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他的才能就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他写了《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1956年第7期上。他在文章中写道:“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有些同志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实从我身上是看不到这种天才的痕迹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这是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时间来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就不断得到提高。

    “一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经过长时期的劳动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烂熟以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完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内却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是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可见,才能不是天生的。天生比较聪明一些,只是才能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生理条件。要想形成才能,有所成就,关键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艰苦努力。就是天生比较不聪明,只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自己发奋学习,也必定可以取得成就。

    大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该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好,有的人学习差。学习好的人也不应该骄傲,而学习差的人也不必气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高尔基说得好:“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

    还有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学习的座右铭。

    -----------------------


如果您喜欢,请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方便以后阅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九、梅花香自苦寒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九、梅花香自苦寒来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