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钟毓却感到山雨欲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常钺饶胜文 本章:04、钟毓却感到山雨欲来

    新闻媒体对时局的敏感,有时甚至强于国家机器。

    就在中国新任驻日公使蒋作宾面带笑容地安抚北平记者的当天,另一位中国外交官员——国民政府外交部驻吉林特派员钟毓的另一番谈话,也被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钟毓认为:中村失踪案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其严重性甚至超过了万宝山事件。而这两个事件也绝非偶然,表现出日本的有意寻衅、步步紧逼。

    1906年,就是日本在东北打败俄国后的第一年,日本在今天的沈阳设立了驻奉天总领事馆。东北易帜后,与日本打交道不能再由东北地方当局出面了,因此不久后,国民政府就以驻吉林特派员的方式,在东北与日本政府开展外交事宜。1931年,钟毓担任特派员一职已有三年多了。处于与日本人打交道的第一线的他,不会像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府大员们那样的官僚气。他所感到的,是山雨欲来前令人窒息的压抑。

    如果说中村事件本身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那么万宝山事件的发生则更带有必然性。

    为了确保帝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日本构建了一个“品”字型的战略布局。第一是保证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存在。通过辛丑条约的规定,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这种驻军叫“中国驻屯军”;此外,就是著名的关东军。第二是经济控制。东北有着中国最稠密的铁路网,而在当时,对连接旅顺、大连等战略要地的铁路,却是由南满洲株式会社在经营,它不但从东北掳走了大量的资源,更控制着东北经济与军事的大动脉。第三就是战略移民。早在1905年,当时的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就提出所谓的“满鲜移民集中论”,计划向中国东北和朝鲜移民50万。他认为实现此计划后,“俄国虽倔强,必不敢与我开战,中国更无论矣。夫如是和战缓急之柄,居然落我手中。”

    由政府驱动的移民一向是困难的。无论“爱国主义”的倡导,还是美妙无比的蓝图,对于离乡背井的移民而言,显然都缺乏说服力。于是后来,日本改变了策略,他们就地取材,利诱大批朝鲜人进入中国东北地区。此时的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所以在日本看来,朝鲜人也能成为其移民的急先锋。当时,中国当局为防止土地被日本等外国人侵占,曾颁布法令,禁止中国人将土地出售或租让给外国人。

    1931年4月,一个由中国人郝永德开设的公司——长农水稻公司,以公司名义租得长春县万宝山村地区十多户农民的土地500余垧,租期10年,声称将雇朝鲜人种稻。在租地的协议里写得明白,协议必须由县政府批准,否则不能生效。长春县政府在核准协议时,发现其中涉及朝鲜人,立刻警觉起来。过后,在更为详细的材料中,得知要招188名朝鲜人前来耕种,这显然与中国当局的政策不符,便没有批准,并责令当地公安分局将已进入中国国境的朝鲜人遣返。可是,郝永德并不是老实的生意人,他不但置县政府的裁决于不顾,还将租地全部转租给无国籍朝鲜人李升薰——一个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移民。

    18日,李升薰以开渠种稻为名,擅引朝鲜人百余名进入东北境内。这一活动损害了当地中国村民的利益。在数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村民遂投诉长春县政府,县政府又报告了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当局认为租地协议未获批准在先,土地的非法转租在后,令长春县政府派警力到现场执法,勒令朝鲜人出境。5月31日,长春县公安局长鲁绮率骑警到万宝山村执法。李升薰服软了,表示愿停止施工,二日后出境。可是第二天,李就变得强硬起来,声称“至死不能停工出境”。

    并不是李升薰在一夜之间突然变得硬气,而是日本人跑来为他撑腰了。

    6月3日,长春日本领事馆派警部中川义治等数人,持枪至现场,以保护朝鲜人为名,督迫朝鲜人继续挖沟。当中方警员再次前往执法时,中川等竟实施阻挠,声称:“须奉有领事命令方能停工。”

    之后,中日双方开始了一系列的外交交涉。中方虽然有理有节,却始终也做不到“有利”。日本一面交涉,一面在日警的“保护”下,挖沟引水工程在照常进行。

    当地利益受损的村民不能再等。7月1日,四五百名农民各持锹镐,举大旗上书“迫不得已,正当防御”等字样,将渠堤一段掘毁,并填平了一段渠沟。日警出面阻拦,被村民们斥退。日警见己方人单势孤,只好作罢,但却放出话来,说什么明日等援兵来后,中国农民来一千死一千。第二天,果然发生了日警与中国村民的冲突,后来在中国地方当局的劝解下,中国村民才散去归家。在冲突中,中国方面有数人被日警殴伤。

    日本并不罢休,而是借着万宝山事件,发动更大的反华行动。在日本的煽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朝鲜人反华情绪爆发,朝鲜多个城市发生对华侨的伤害事件,尤其是7月5日,平壤发生骚乱,数千愤怒的朝鲜人在日本官吏的纵容下冲入平壤的华人街,对中国侨民烧、杀、抢,造成数百中国侨民死伤的悲惨事件。中国要求日本政府负责赔偿,日方只同意给抚恤金,表示遗憾,但不肯承担法律责任。双方的分歧直到9月18日也没有能够解决。

    还在万宝山事件发生的过程中,6月17日,日本驻吉林总领事石射猪太郎在给日本外务省的一份报告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万宝山者,……此地与长春市之繁荣及军事、政治、经济大有其关系。观其广野千里,大豆高粱刈薯等之繁茂,一见而知其为肥沃地带。……于此足证其有国防的大价值矣。且察其沃野千里,为我国移民之一个好根据地。……尚该地方之广大,我如能扶持其势力,则万宝山一带及伊通河流域,一变而可为我日本势力之新天地,终来欲制其中华方面在长春市繁荣者,吾人确信无有其难事……然察中华官宪之心理,似乎尚未晓万宝山地方之真相,唯因感情而驱逐该地韩民。我如藉保护韩民为题,而欲造成为伊通河一带之新势力,信确无难事,殊如这回万宝山韩民挖河筑圳之事件,察中国官宪非常软弱……果我方如能乘此机会挖河筑圳工事,终来则藉此水利利权,而可奖励我移民于彼地,以便开拓其肥沃旷野,成为良田,于我在长春方面之国防、政治、经济等势力,可以得自然之膨胀,亦可造千军万马不可以支援之新势力于长春,而其满蒙特权之安固。

    这段话虽然有些长,且半文半白,但读起来一定不枯燥,因为它把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的苦心孤诣,阐述得淋漓尽致。

    而反观国民政府,能看透日本图谋的又有几人?所以说,钟毓能把中村事件与在此之前发生的万宝山事件联系起来看,并看出了日本“有意寻衅,步步紧逼”的意图,是很有眼光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方便以后阅读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04、钟毓却感到山雨欲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04、钟毓却感到山雨欲来并对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