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古清生 本章: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

    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

    美国人马克·米勒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出生在一个法裔加拿大人的家庭,在他称之为半清教徒式文化中,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种味道,在清教徒那种文化氛围中,“任何时候讨论到食物都是不礼貌的。要是你询问,是什么调料使得一些菜肴如此与众不同?或者说,一客牛排何以如此芳香?为什么炸鸡翅总是让人向往?你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支支吾吾的语焉不详”。这种传统心理,可能是基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包括《圣经》对味觉的轻视,在柏拉图眼中,只有视觉和听觉是客观的,味觉与触觉一样,需要接触“物”才能感知,因此就失去了客观性。

    清教徒们与美味无缘,他们的生活方式由来已久,刻板而枯燥,你无法颠覆,食物就是给生命提供能量,提供蛋白质或炭水化合物,你可以量定一天的热量来进食,就像考核一天跑多少英哩而给汽车加多少汽油,味觉好像是多余的,或者从来就没有存在,这种情况直到马克·米勒八九岁时,他第一次在朋友家吃到了美味的咖喱肉,才猛然唤醒了味觉。

    马克·米勒的情况不仅在北美如此,或许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与马克·米勒的情况相同者在中国也不少见,有些人在一生中也没有唤醒味觉,进食不过是维系生命的活动,因为活着,所以才要吃饭,以及面条,令人生失去了许多感受美味的乐趣。既然造物给了人感知的味觉,那么,大千世界的诸种味道,我们的先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尝试和发明的烹饪术,都是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像周朝的“醇熬”,那种天子品味的肉酱拌饭,我们今天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

    马克·米勒被唤醒了味觉之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且他写作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在哲学家或别的学者看来,不过是一本食余消遣的小册子,但它却是颇有情趣,此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治学方式。马克·米勒写作了《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一书,这本书的写作动力,恐怕可以溯源到他儿时那一次偶然吃到咖喱肉,那时候唤醒了味觉,成长后他选修了人类学,接下来是到世界各地旅行,并且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辣椒。

    马克·米勒最早认识了南美洲的辣椒,辣椒原来是生长在智利山中的一种茄科浆果,以后移到墨西哥种植驯化,从南美洲传到北非,再进入欧洲,然后才进入亚洲。这是比较通常的说法,关于传入中国的路径,也有几种说法,一是从中东经西北传入,一是从海上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传入,一是从上海传入中国。那么,辣椒外来说的理论也遭到本土说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以大陆板块漂移理论驳斥,认为云南地理气候以及纬度与南美洲相当,原来板块没有漂移之前,就是在没有太平洋之前,大陆是一个整体,这样,云南就不可能没有辣椒,而植物学家恰又在云南发现野生的米椒,辣椒本土派据此认为,辣椒是中国的,并非由海外传入。但是,正如同其他植物也有携带种子传入一样,云南米椒也可能是什么人丢下了种子,使它在森林里生长。总之,辣椒是从海外传入还是中国本土原来就有,一直没有争论清楚,只是学者们查阅历史文献,明朝以前从不见有辣椒的记载,虽然现在辣椒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国椒,是道地的中国产物,四川、湖南、贵州等省份的人都是坚定的辣椒主义者,然而,他们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辣椒正宗的产地在中国。

    非常可惜他的是,马克·米勒虽然写下了传播甚广的《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一书,可是,他没有写到他来过中国四川,那个天府之国的人,是以辣椒照耀着生命的。他们,完全可以在一周内不吃肉食,但是三天没有辣椒,他们的味觉会淡出一个鸟来。我有时候会特别感觉奇怪,我们为什么会认为,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都不吃辣椒呢?也许是德国人和英国人较少食用辣椒的原故。但是,现在这些国家的人也流行吃辣椒了,并将辣椒用以减肥。

    我想,以中国人的爱辣椒程度而得知辣椒并非国产,在感情上是一下子难以接受的。不过,确实如此,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他写道:“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据此记载,一般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野生辣椒经过墨西哥驯化成家辣椒,马克·米勒认为,有两种途径使辣椒得以传播,一是鸟类将辣椒种子带到了北方,二是商业贸易交流使辣椒走出了南美洲。

    辣椒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关于这一点,马克·米勒也未及描述。在中国,仅是四川和重庆的辣椒版图,就足有一亿人吃辣椒,在长江辣椒带上,吃辣椒的者至少还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数个省份的人,其他省份的人也开始吃辣椒。在北京,麻辣小龙虾一直大受欢迎,川、湘、鄂、黔、赣等辣椒菜系也是日渐兴隆。中国似乎缺少马克·米勒这样的辣椒专家,因此辣椒的流布也没有正史收载,由于辣椒的异花授粉变种严重,到底有多少种辣椒,也是无从考证,又由于久长时间的短缺经济困扰,中国的农业一直以丰产为要,祸及辣椒,各地的种子专家均以培育高产辣椒为己任,使南方薄皮的优质辣椒种植面积缩小……但即便如此,中国的辣椒也种类繁多,各得其所的。广东的柿子椒、西北的线椒,云南的山椒、四川的海椒都极其有名。

    关于四川的麻辣,一直令人感到神奇,并且会伴之谈辣色变,那四川人为什么会那么能吃麻辣呢?他们是如何发明了麻辣这种麻天辣地的吃地呢?相传,在机动船以前,长江上的行船都有纤夫,这些纤夫的足迹遍及四川各条水道,他们终年在寒冷阴湿的江边跋涉,吃饭的时候,就在岸边支三根棍子,吊起一只瓦罐烹煮食物,这些食物纷杂,有粮食、野菜及滩头弄到的鱼虾,再往里面丢进辣椒和川椒(花椒),煮沸了一罐食,吃罢身如火灼,浑身淌汗,继续拉纤行船,这是有益于拉纤行业的。纤夫到了各个码头,便将这种麻辣吃法传开了去,以后进入饭馆,又演变成火锅和麻辣烫。四川的麻辣吃法,又传遍全国,现在则是全球,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川味菜馆。

    传播川味的第一人,董竹君当之无愧!她在上世纪的20年代,于上海办锦江饭店引出了川味。随后,重庆成为抗战中的陪都,中央官僚及各方富豪名贵也随之涌入重庆和四川大后方,亲口尝到了烈火中烧的四川麻辣,顺便将麻辣发扬光大。

    辣是味觉的巅峰!除了长江的辣椒带以外,河南沿黄河还有一条胡辣带,胡辣羊肉汤是那条胡辣带的美味佳肴。但是胡辣,终究没有辣椒传播广泛,尤其青辣椒的鲜辣气息,令人难以拒绝。南淡北咸,东甜西辣,广阔的西部地区也是辣椒热土。在中国,除了温棚种植的辣椒可供人们一年四季品尝到鲜辣椒的美味之外,还有海南省一年四季生长辣椒,它使中国人的生活保持了辣度。

    我相信马克·米勒不是成心忽略了中国辣椒,他在文字中提及四川的辣牛肉,那当然是一道美味。马克·米勒对亚洲辣椒的描述,多次提及到泰国和韩国,这两个辣椒国度,都是中国的周边国,但是,他们的辣椒产量与中国比起来,那才是九牛一毛,假设将中国一年产的辣椒运到这两个国家去,相信会将这两个国家严严实实盖上好厚一层。我认为,即便韩国的泡椒非常好,但也不及真正的四川泡椒,四川沸腾鱼的干辣香、鱼香肉丝中的鲜辣气息,亦是无可企及,重庆的毛血旺,它足与南美的男子汉椒相比。

    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农民们喜欢将红辣椒串起悬在屋檐下晾晒,那白墙黑瓦的民居,悬上几挂红辣椒串,正是诗歌中的家园意象,望一眼都会有热量从心头升起,温暖宜人。但是,仅仅知道中国的辣椒是远远不够的,要了解世界上的辣椒,那遍布全球的辣椒文化,读马克·米勒的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将世界各国的辣椒都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尤其对南北美洲的辣椒津津乐道。看上去他对加勒比海的辣椒情有独钟,他居住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这里宜辣椒生长,他也对哈瓦那的辣椒产生神往之情,则是无以企及。

    马克·米勒说:辣椒有着多种商用形式:新鲜的、干燥过的、冷冻的、罐装的和磨成粉的。在《丛林狼咖啡屋》(Coyote Café)中,我们使用了大约20种不同的新鲜辣椒,包括阿纳海姆辣椒、白蜡树椒、新墨西哥辣椒(绿色和红色)、农民辣椒、山地椒、墨西哥哈拉帕辣椒、哈瓦那辣椒、泰国椒、匈牙利樱桃色胡椒和甜胡椒。我们还使用了同样数量的干辣椒,主要用在调味沙司中。我们使用的最频繁的品种是宽椒、熏干后的墨西哥辣椒、铃椒、树椒、穆拉托椒、瓜吉罗椒、pequíns和新墨西哥红椒。(《辣椒:点燃味觉的神奇果》美国 马克·米勒著)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在江湖》,方便以后阅读食在江湖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在江湖给美国人马克·米勒补充一点辣椒并对食在江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