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漳州大捷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星海 本章:(三)漳州大捷

    赣州战役后,毛泽东认为福建是当时蒋军力量的薄弱环节,除张贞的第49师外,都是地方保安部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东路军必须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漳州的地形易守难攻,于红军有利。

    红军从赣州撤围后,集结在赣州东南地区整训。周恩来由瑞金赶到前方,在赣州东北江口圩主持召开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总结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研究红军行动方针问题。红军强攻赣州共33天,伤亡2400多人,主攻部队红3军团几乎损失一个主力师,付出了惨重代价。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向北发展,夹赣江而下,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或较大城市。

    1932年3月18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重编一、三、五军团的训令》: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3军团和16军组成西路军,向赣江西出击,继续执行夺取赣江两岸中心城市为主要任务;以红1、5军团组成中路军,林彪为总指挥,聂荣臻为政委,整编完毕后从赣县长洛一带出发,悄悄地向赣江东岸沿江而下,向闽西发展。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和军委委员的身份,随中路军行动。

    当时,毛泽东结合局势就红军去向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向北发展的主张。但他的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力量较薄弱的赣东北发展,通过开展游击战争,逐渐与赣东北根据地联成一片的主张,没有得到大多数领导人的支持。

    这次入闽,苏区中央局要求东路军打出外线向宁化、清流、归化方向发展,筹得款子补充兵力。

    入闽后,毛泽东深入了解闽西南的形势,认为红军东征必须打出外线,直下漳泉,方能求得主动。

    他提出此种想法的根据是,首先,日军进逼厦门,民众抗日情绪日益高涨,红军直下漳泉,可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同时震慑日军;其次,“闽南王”张贞大搞“航空救国”,趁机向老百姓摊派飞机捐,人们怨声载道;其三,张贞自诩为蒋介石嫡系,其部多是从民团收编,既无战斗力,又派系林立,官兵多与张贞貌合神离;其四,张贞打着“剿共”的旗号,过多向蒋介石讨要军火,其两个主力旅都装备崭新武器,还有6架飞机,歼灭其对红军补给有利;其五,闽南地区物产丰富,商业繁荣,有利发展根据地。

    据此,他在长汀主持召开东征漳州决策会议,作出“直下漳州”的决策后,他一面指示林彪、聂荣臻率红1军团先向北开进以迷惑敌人,一面就红1、5军团和第7师行动致电周恩来:

    “㈠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开展时局。若单纯在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

    “……

    “㈢粤敌从大埔到龙岩胁我后路只须五天;五军团从信丰到龙岩须十五天,故若待已知粤敌入闽,然后调动,必迟不及。

    “㈣一军团已开至汀东之新桥休息,以乱敌探耳目,候七师取齐,即先向东行。五军团可随后入闽,但至迟四月二十日须到达龙岩待命。十三军亦须入闽,位于龙岩坎市,保障后路。现一军团前进,后路完全空虚,七师望催兼程来汀,若七师不取齐,一军团下漳州更单薄。

    “㈤我明日去旧县晤谭(震林)、张(鼎丞)。”

    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周恩来立即离开瑞金,急赶到长汀。

    在东路军指挥部,毛泽东向周恩来详细讲解他的龙岩、漳州战役计划。

    毛泽东一边抽着香烟,一边在地图上比划说:“我们1军团在攻取龙岩、漳州的同时,为防粤敌从大埔出龙岩威胁我军后路,我请求把5军团从信丰调来。否则,1军团兵力单薄,后方空虚,取胜的把握不大。”

    周恩来略一思索,说:“可以。我马上下令5军团赶来龙岩。”

    毛泽东说:“我这就赶到上杭、旧县去,布置谭震林、张鼎丞他们配合1军团攻打龙岩、漳州。”

    周恩来说:“好!我留在这里负责调动兵力,筹集给养,保障前线需要。”

    毛泽东笑了笑,说:“恩来啊,有你在这里坐镇,我打胜仗就有把握了!”

    其实,毛泽东向福建发展的主张,正是周恩来原先的想法。早在1931年12月下旬,他进入中央苏区来到长汀时,就致信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张向闽西发展,“以闽西独立师与红军3军团配合取下上杭、武平,巩固闽西根据地,与中央区完全打成一片,以红军12军主力向闽北发展,与江西红军联成一致行动”。现在,可以说他的这个愿望是由毛泽东来实现了。他随即主持召开苏区中央局会议,会上一致同意把中路军改称东路军,东征入闽,其行动由毛泽东随军指挥。

    周恩来赴长汀同时,把红5军团从信丰一带调过来,以保障红军南下后路。

    按照毛泽东的指挥,4月3日,红1军团两个军9000多人马从汀州南下,于4月7日到达白砂。毛泽东在上杭向谭震林、张鼎丞布置完作战任务后,也于当天返回白砂,与林彪、聂荣臻会晤。

    红军直下漳泉,必须先取龙岩,而取龙岩必先克大池。第二天,红1军团所属的红4军、红15军均由新桥、馆前一线赶到白砂。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即隐蔽休息。

    毛泽东在对敌情进行充分的分析,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乱敌耳目,以调动和麻痹敌人。红军抵达龙岩大池时,行动极为隐秘,守敌杨逢年部接到前线消息,说有赤卫队攻大池,还以为是“土共”骚扰,不以为然。

    红军和赤卫队迅速攻占大池。敌民团退至小池与第二补营叶杨榆部会合。

    9日,红军集结大池休息,林彪立即派出小分队侦察龙岩敌情。毛泽东采取“不顾坎市,直取龙岩”,而且是在“大池宿营,不去小池”,以击敌不备,取得东征漳州首战胜利。这时,中革军委根据情况作出决定:以一部分兵力配合大池地方赤卫队佯攻小池守敌,造成“土共骚扰”之势继续迷惑敌人,以红15军主力攻龙门后迅速向龙岩西门进击。由第4军迂回铜钵,然后直下龙岩城。

    10日拂晓,毛泽东命令红15军为第一梯队,红4军为第二梯队,一路向龙岩攻击前进。红15军先在小池消灭少量蒋军,即向蒋军驻龙岩的外围据点考塘冲击。这时,驻龙岩蒋军第49师张贞部的一个团及一个补充营在考塘凭借坚固的工事与炮楼顽抗,红15军进攻受阻。毛泽东命令红4军沿两侧向蒋军发起攻击。红军在龙岩外围考塘激战中,消灭敌人291团后,一鼓作气,乘胜分兵两路进攻龙岩城。一路由龙岩正面进攻西门;一路弯道铜钵,从背面攻入北门。防守龙岩城的敌独立团大多是新兵,缺乏战斗力,枪炮声一响就自行溃逃,大部被红军歼灭。

    龙岩之战,红军消灭张贞部两个团,俘虏685人,缴获无线电台一部,炮两门,机枪10挺,步枪925支,子弹72400发,手榴弹70枚及一批军用物资。红军阵亡70人,伤189人。

    龙岩战役一结束,毛泽东即于4 月11日致电周恩来,通报龙岩战役情况和下一步行动计划。他在电报中指出:“龙岩胜利原因为团结兵力,击敌不备。我军入漳必能诱动粤敌。”

    龙岩失守使张贞大为震惊,急调遣146旅王祖清部两个团连夜赶到南靖的金山、和溪一线,抵御追击的红军。同时,在南靖、浦南一线布置防御阵地,妄图以天宝山为主战场,与红军决一死战。

    4月14日,当毛泽东得知红5军团从赣南迅速赶到龙岩,如期实现东路军主力会合后,即把依照原计划进攻漳州的作战布置向周恩来请示。得到周恩来同意后,他即布置以红5军团第13军驻守龙岩,负责保障龙岩到漳州的战勤供应运输线,第3军随红1军团进攻漳州。

    张贞将其第145旅、第146旅主力部署在漳州西北天宝到南靖一线,其中一部驻守漳州,其主阵地在大尖山、十二岭到天宝以北,意欲北踞天宝山,南靠龙江,利用险峻地形扼住红军主力攻打漳州的必经之路。

    其具体布置是,以天宝山之榕仔岭、风霜岭、十二岭作为决战地带,左翼的笔架山、榕仔岭阵地,由杨逢年旅289、290两个团防守,前线指挥部设在靖城;右翼的十二岭、风霜岭阵地由王祖清的293、294两个团防守,前线指挥部设天宝镇。另以292团的一个营置于乌石山附近,配合陈国辉部警戒华安、浦南一线。师部则控制一些直属部队,驻漳州指挥。

    位于漳州城西北的天宝山,自榕仔岭沿风霜岭至十二岭,南北走势,横卧于漳龙公路上,是龙岩入漳州的最后一道要隘。北面是天险五峰山,是十二岭的制高点。五峰山西面尽是悬崖峭壁,高峰直插云霄,易守难攻。张贞投入兵力9000多人,杨逢年、王祖清两个旅分别踞守左右两翼,利用漳州这道西北自然屏障抵御红军。张贞还派飞机从漳州到龙岩侦察红军行动。由于红军严密封锁消息,且行动隐秘、神速,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金山、龙山一带,张贞仍一无所知。

    4月16日,毛泽东在马山召开有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参加的军事会议。听取了敌情侦察汇报后,毛泽东决定先牵制敌人左翼,集中兵力吃掉其轻薄弱的右翼,然后迂回靖城,包围杨逢年旅,全歼守敌。具体进攻部署是,以红4军担任主攻任务,攻蒋军天宝山阵地;红15军助攻宝林至南靖一线蒋军;红3军为战役预备队。

    4月19日拂晓,漳州城被红军的攻击炮声惊醒了。红4军的第11师作为第一攻击梯队,在第10师的协同下,向杨梅岭、十二岭和风霜岭等处蒋军发起猛烈攻击。该师第33团抢渡东溪河,从正面配合友邻第10师攻占大尖山东侧蒋军阵地,然后向漳州城郊的天宝山攻击。第31团绕到蒋军后面的大尖山阵地,第32团随第33团后面跟进。

    战斗打响后,蒋军凭借险势顽抗,与红军展开激战。但他们的坚固防线,还是无法抵挡红军的猛烈攻势,很快就全线崩溃。张部守在城郊大尖山到天宝一线阵地的第145旅,全部向红军缴械投降。

    张贞为保住城郊的战略要地,急调漳州城内守军一部出城增援,一出城便在天宝山东南处被红军压制回城。与此同时,负责攻击南靖至宝林一线蒋军的红15军也旗开得胜,打前锋的第44师顺利将沿途各点蒋军歼灭或击溃。张见坚城在红军的凌厉攻势下已摇摇欲坠,知道大势已去,遂下令将城内的弹药库焚毁,然后率残部向漳浦、泉州、厦门方向仓皇逃蹿。红军于4月20日占领漳州。

    漳州战役,红军消灭蒋张贞部四个团,俘一千六百人,缴获两架飞机和一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此战役战果辉煌,红军声威大振。

    漳州战役胜利的捷报传来,周恩来欣悦不已,急着策马赶往漳州。刚出长汀城,路口走过来一支队伍,有人把他唤住了。

    “恩来!”一个熟悉、亲切的女人的声音。

    周恩来勒住缰绳,遁声望去,向他挥手奔跑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邓颖超!他一阵惊喜,大声呼喊:“小超!……”翻身跳下马,向邓颖超飞跑而去。

    两人紧紧拥抱。良久,两人才松开手,互相打量着对方。两双温情脉脉的眼睛,都噙着晶莹的泪花。他们俩在上海分别时,正值寒气逼人的严冬,现在已是风和日丽的暮春。山坡上,芳草萋萋,百花争艳;山脚下,竹影摇清,小溪潺潺。

    分别后,各自牵肠挂肚,魂绕梦萦,相逢终于成为现实。她和母亲是在中央交通局负责人吴德峰的周密安排下,化妆成一个家庭妇女,与项英的妹妹项德芬、妹夫余长生一起,乘坐英商怡和洋行的轮船,秘密离开上海的。船到汕头后,在闽西交通站站长李沛群和闽西红军手枪队的掩护下,从福建汀州进入中央苏区。邓母是个中医师,一进入苏区见那么多伤病员,还缺医少药,便自告奋勇地加入救治伤病员的队伍了。

    见妻子咳嗽,周恩来这才发现她脸色苍白,忧心地问:“小超,你病啦?”

    “没什么,是在路上奔波劳累的缘故。”邓颖超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

    “不。我看出来,你是病了!”周恩来打量着妻子的脸色,惴惴不安起来。“唉,你要多加注意身体啊!”

    “瞧你急的,病在我身上,我还不比你清楚吗?”邓颖超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故意把话题扯开了。

    邓颖超谈起了周恩来离开上海后不久,住处即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幸好她保持警惕,带着母亲及时转移,不然后果就不堪设想。刚摆脱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又从《申报》等报纸上看到了那份《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她明知道这是国民党特务一手炮制的恶毒骗局,可在党组织处于极度保密状态下,如何向党内同志揭穿敌人的阴谋呢?如果让敌人的这一阴谋得逞,那给党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将比她被捕入狱还要惨!

    她忧心忡忡,好不容易找到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请中央尽快设法澄清此事。

    《申报》在上海影响很大,陈云原想派人给申报馆广告处送去党代写的《伍豪启事》,以否定国民党特务的伪造启事,报馆以担保手续不合,不予刊登。几经交涉,终于在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顾问陶行知的支持下,同意用广告处的名义在报上公开答复:“伍豪先生鉴:承于本月18日送来广告启事一则,因福昌床公司否认担保,手续不合,致未刊出。”这是在国民党特务眼皮底下所能做的否认那份伪造启事的办法。

    接着,陈云还采取了更加明确有力的辟谣措施,找到了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律师陈志皋,请他出面想办法为伍豪辩诬。陈志皋并不认识伍豪,但读过伍豪发表的不少文章,颇为赏识,便一口答应帮这个忙。回去考虑再三,他觉得自已直接出面,国民党当局肯定要干涉,不如找个外国律师出面,让国民党当局奈何不得。

    于是,他请上海著名法国律师、《申报》常年法律顾问巴和先生吃了一顿饭,送给他一幅古画,巴和便答应了所求之事。这样,以周恩来另一别名周少山的名义,请《申报》代登启事以否认那份伪造启事。经付以重金后,在3月4日的《申报》上刊出《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急启事》。党内多数人都知道周少山是周恩来的别名,此启事一刊出, 国民党特务苦心设计的骗局即不攻自破。

    夫妻俩正心神激荡,互相倾诉别离情怀,前面由警卫员牵着的那匹大白马嘶叫了起来。邓颖超问:“你这是要上哪去?”

    周恩来兴冲冲地说:“哦,差点忘了告诉你了。毛泽东在漳州打了个大胜仗,我正要赶去慰问他们哩!”

    “大喜事啊!”邓颖超兴奋地说,“我一来到苏区,就碰上这样的大喜事!”

    “你来了,以后这样的大喜事可多着哩!”

    “那你还不快去。”

    “可你……?”

    “我这正往瑞金去。我在瑞金等你吧!”

    “好,那我们就瑞金再见吧!”

    久别重逢的夫妻俩,拥抱了一下,又匆匆分手了。

    周恩来策马向前跑了几步,又勒住马缰,回转身来望一望妻子。然后,他才扬鞭飞马驰骋而去。

    邓颖超站在路旁,目送丈夫飞疾离去的身影,翻越前面的山坡,消失在莽莽的丛林中。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方便以后阅读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三)漳州大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三)漳州大捷并对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